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外贸出口新动能:机电产品与高技术产品引领增长

时间:2025-11-19 10:05:51 来源:商业观察杂志社 作者:商业观察杂志社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实现3.6%的同比增长,其中出口增速达6.2%。在整体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出口结构正经历深刻变革,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机电产品,以及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显著高于整体水平,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核心引擎。

数据显示,前10个月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8.7%,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至60.7%。细分领域中,集成电路出口额增长24.7%,汽车出口额增长14.3%,高新技术产品整体出口额增长7.3%。这一数据变化印证了我国出口结构正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转型。

<

从稳规模到优结构:出口动能持续升级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副主任袁帅指出,在全球贸易整体偏弱的环境下,6.2%的出口增速尤为难得。更值得关注的是,机电产品与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显著快于整体水平,表明出口结构正加速向中高端产品倾斜。“这不仅是规模稳定的体现,更是结构优化、动能更新的信号。”袁帅强调,下一步需在稳规模的同时,持续优化出口结构。

专家普遍认为,机电产品与高技术产品出口向好,将带动整个产业链升级。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表示,外贸“含新量”的提升,源于企业数字化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实时接单、灵活排产和可视化交付,企业对海外需求变化的响应速度显著加快,竞争力持续增强。

袁帅进一步分析,数字化接单系统缩短了订单确认时间,数字关务和智能物流提升了跨境履约的可追踪性,远程诊断与在线维护强化了售后保障。这些环节的优化叠加,直接提高了交付的确定性,在全球供应链竞争中形成关键优势。

洪勇建议,中小出口企业不必追求全面数字化,而应聚焦“订单—排产—交付”链条,优先提升最能增强交付能力的环节。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产业升级加速推进

企业反馈显示,订单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些外贸企业反映,来自新兴市场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订单占比提升,这些市场对产品质量稳定性、交付周期和绿色低碳的要求更加细化。以汽摩配行业为例,作为机电产品出口的典型细分领域,其订单结构变化尤为明显。

全国工商联汽摩配商会常务会长应慧鹏表示,今年以来,国内外汽车市场深刻变革,企业感受最直接的是订单品类变化。新能源汽车涉及的电池包精密结构件、电池热管理系统组件、电驱系统壳体和轻量化底盘部件等订单增长显著,这些产品对材料、精度、安全性和一致性的要求极高,订单价值和门槛大幅提升。此外,为海外新能源整车厂提供零部件配套的采购订单增长也较快。

应慧鹏认为,市场变化与宏观层面的“出口向优向新”趋势一致。整个汽车产业呈现智能化、创新突破和市场竞争加剧三大趋势,零部件企业正经历深刻“洗牌”。无论是整车厂配套还是售后市场,均需紧跟产业发展步伐,否则将被淘汰,这正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真实写照。

从短期畅销到长期稳定: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出口结构优化取得进展,但挑战依然存在。袁帅指出,我国在芯片制造、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等领域仍存在短板,这不仅限制了产品附加值的进一步提升,在外部环境变化时也更容易陷入被动。

为在稳规模和优结构之间找到更好平衡,袁帅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金融支持更聚焦,通过专项贷款、产业基金等工具,引导中长期资金进入高技术产业;二是规则和标准更主动,提高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兼容度,争取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空间,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三是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接上外贸新链条,利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将“产品+服务”推向海外市场。

袁帅预计,国产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将继续引领出口增长,成为外贸领域的核心亮点。为助力中国出口从短期畅销迈向长期稳定,下一步需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速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