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浙江工作期间,擘画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的宏伟蓝图。20年春风化雨,浙江实现了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发展,文化种子在这里已绽放出绚烂花海。9月16日下午,“潮涌之江 文兴浙里”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的第二站来到了杭州西湖区,通过数字技术、场景创新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探索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云家汪汪队”机器狗打工天团、灵巧的人形机器人、会说话的“汤姆猫”;时空变换间,体验者还能“穿越”至敦煌,感受千年文明的魅力。在西湖区,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文化生活与商业体验,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注入新动能。
作为全国首个数字生活街区,文三数字文化生活街区曾是杭州著名的“电脑一条街”,如今已转型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潮流先锋地。作为西湖区“两镇六街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街区围绕“数字、生活、打卡、流量、年轻、全时”六大主题,以“数字内核+潮流IP+沉浸互动”理念构建未来数字生活场景。
在文三未来科技体验中心,集中展现了街区从传统数码商圈到数字化标杆的蝶变历程。“沉浸式”体验感是这里的关键词。展厅中央的“人脸打卡互动装置”通过降噪技术精准过滤环境杂音,将语音快速转化为文本信息,再经专业API接口处理生成语音文件,由虚拟人生动自然地播报答案。待机状态下,虚拟人眨眼、面部微动的动画设计,为用户带来真实亲切的互动体验。而在“文三科技新特产”店内,传统杭州特产被AI情感陪伴型机器人取代,满足个性化情感需求。此外,“黑神话悟空全球首家官方合作体验空间”集周边文创售卖、展示与游戏互动于一体,通过VR、AR、元宇宙等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过去一年中,街区共落地沉浸式主题活动近50场,日均客流超1万人次。
在文三路地铁A出口附近的书香艺术空间,1300平方米的场地巧妙融合了敦煌美学与杭州文化雅韵。2024年12月,西湖区与敦煌达成战略合作,落地“西湖遇见敦煌”文化综合体。该项目通过VR技术,让体验者“穿越”至不对外开放的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实现多感官交互。空间内还展出了93岁常沙娜先生少女时期在敦煌临摹的画作及其设计的文创产品。常沙娜受父亲常书鸿(敦煌研究院前院长)影响,自幼投身敦煌艺术保护与传承。
这一项目不仅是文化综合体,更是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的典范。它让西湖与敦煌两大世界遗产IP在虚拟空间中对话,打破地域限制,为文化传播解锁新方式。近年来,西湖区坚持云创、科创、文创“三创融合”,叠加科普研学、数字文旅等产业新生态,蹚出科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路径,并培育出“深大智能”这一深耕文旅全产业生态链数字化的综合服务商。
“为场景找技术,为技术找场景”,今年6月,杭州市西湖区场景创新服务中心成立,这是杭州市首家以“场景创新”为名的机构。采用政府搭台、市场运作模式,该中心为新技术提供试验田,发布首批涵盖人工智能、文化科技、银发经济等领域的10个“应用场景机会”清单,让技术在实战中迭代升级,最终走向市场。
截至今年8月,西湖区通过举办场景创新品牌活动“西湖链链看”,服务企业、单位400余家次;产业部门、镇街、平台组织相关活动160场,参与企业2000余家次,落地项目金额达3.56亿元。西湖区的场景创新之举,正融入国家、市域创新发展布局,以场景创新为切入口,培育产业生态,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西湖区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是城市与乡村形态并存的主城区。背靠杭州市强大的数字产业生态,西湖区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等领域拥有坚实基础,集聚了阿里云、蚂蚁集团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为文化产品创作与呈现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中国美院、浙江音乐学院等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培育了大量“艺术+科技”复合型人才,为区域发展注入智力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