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科技产业迎来一场震动:英伟达宣布斥资50亿美元收购英特尔股份,黄仁勋在电话会议中直言“这是一笔不可思议的投资”。而更令人瞩目的是,美国政府通过89亿美元投资成为英特尔最大股东,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折射出美国半导体战略的深层调整。
8月7日,路透社报道称,特朗普要求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立即辞职,理由是其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存在“利益冲突”。然而,这一指控缺乏实质证据,更多被视为对英特尔的极限施压。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督促陈立武辞职
仅4天后,特朗普便与陈立武会面,并公开表示:“陈先生的成功令人惊叹,他将与内阁成员深入交流,下周提交具体建议。”英特尔随后声明称,此次会面“坦诚且富有建设性”,公司期待与政府合作重塑美国技术领导力。
8月22日,英特尔宣布与美国联邦政府达成协议:后者以每股20.47美元的价格收购4.333亿股普通股,总投资89亿美元,持股比例达9.9%。值得注意的是,其中57亿美元原本就是政府计划给予英特尔的补贴,特朗普政府通过“补贴换股权”的方式,将英特尔变为美国“国企”。
同日,日本软银集团宣布向英特尔注资20亿美元。结合英伟达的50亿美元投资,资本市场迅速反应:英特尔美股盘前涨超30%,全日涨22.77%,市值一日增超260亿美元;英伟达股价亦涨3.49%,市值达4.28万亿美元。
特朗普对英特尔的“关注”并非偶然。在AI时代,英特尔虽在芯片设计领域落后,但其晶圆代工业务对美国至关重要。2025年上半年全球十大晶圆代工厂数据显示,台积电以70.2%的市场份额居首,三星与中芯国际各占5%,而美国唯一进入前五的格芯仅占3.8%。
2025年上半年全球十大晶圆代工厂营收排名 制图:中商情报网
为扭转这一局面,特朗普政府一方面胁迫台积电投资美国,另一方面将英特尔视为“美国半导体自主”的核心。然而,英特尔的代工业务已沦为“利润黑洞”: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代工部门净亏损12亿美元,毛利率为-35%,原定2025年投产的俄亥俄州工厂也延期至2030年。
英特尔俄亥俄州工厂
尽管英特尔曾考虑剥离代工业务,但特朗普通过“软硬兼施”阻止其“甩包袱”,迫使其承担美国半导体自主的责任。
过去,美国政府曾无端指责中国新能源补贴“不公平”,如今却为扶持英特尔直接注资。这种“自己可以,别人不行”的双标行为,引发对美国半导体战略公平性的质疑。
随着美国政府、软银、英伟达的同步注资,英特尔的未来走向将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关键变量。而特朗普政府的“国企化”操作,能否真正重塑美国半导体领导地位,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