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近日,中国邮政发布的一则招标公告引发行业震动:计划租赁采购7000台无人车,其中小型车718台、中型车4524台、大型车1758台。这一单次采购规模不仅刷新行业纪录,更标志着无人配送车从技术试验向规模商用迈出关键一步。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无人车物流赛道的热情持续升温,主线科技、新石器等企业相继完成数亿元融资,招商证券测算显示,该领域市场空间最高可达7280亿元。
行业数据显示,极兔快递、顺丰控股、中通快递、中国邮政、圆通、韵达股份及申通等头部企业已大规模部署无人配送车辆。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行业无人车保有量突破7000台,智能化转型进入加速期。
韵达股份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投入500余辆无人车,不仅用于快递末端配送,还拓展至医疗物资、生鲜冷链等高附加值场景。其中83%的车辆来自九识,17%来自新石器。申通快递则计划在年底前部署2000台无人车,主要采购自九识、新石器和菜鸟。
中国邮政的招标公告更具里程碑意义。其2025年无人车租赁采购项目明确要求:在陕西、新疆等13个严寒地区,无人车需配备电池加热功能、雪地胎及防滑链更换服务,确保在-20℃环境下正常运行。这一细节折射出行业对极端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视。
融资潮成为无人车物流领域的另一大特征。2025年以来,多家企业获得大额资金支持: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指出,资本涌入是政策、技术与市场共振的结果。国家邮政局明确提出加快无人机、无人车、智能云仓的规模化应用,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技术层面,无人车硬件成本已从早期的百万元级降至部分车型2万元左右,配送成本优势显著。例如,新石器无人车可将传统运输成本从0.15元/票降至0.06元/票,九识无人车月使用成本仅2000-3000元。据业内估算,日均配送8000件的网点使用无人车后,件均成本降幅达70%,单车日均运件量突破千单,配送时效提升20%-30%。
尽管发展势头迅猛,无人车物流仍面临多重挑战。多位企业负责人坦言,当前无人配送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存在定位精度不足、避障能力有限等问题。在复杂环境中,无人车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需进一步提升。此外,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尚未统一,市场竞争激烈导致部分企业压低车价甚至亏本销售,战略性亏损阶段普遍存在。
不过,应用场景的拓展为行业带来新机遇。中国邮政此次采购的中大容量车型占比达九成,主要服务于“最后3-5公里”运输需求。九识智能联合创始人潘余昌表示,无人物流车的需求仅被发掘出冰山一角。除快递行业外,大宗货物运输、冷链物流、医药配送、生鲜超市等领域均存在巨大潜力。
据招商证券测算,以全国快递物流网点数量计算,无人配送车市场空间约4680亿元;以全国小区数量计算,市场空间在5460亿元至7280亿元之间。无人车正从物流配送的辅助工具,逐步升级为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随着各地路权开放和政策红利释放,2025年或成为智慧物流发展的关键年份,一个由技术驱动、资本加持的千亿级市场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