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再落关键棋子。9月20日,淘宝闪购团购业务率先在上海、深圳、嘉兴三城核心商圈启动试点,后续将覆盖全国一二线城市。该业务由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联合提供团购供给,并同步上线淘宝、支付宝、高德三大流量端口,其中高德地图的角色尤为引人注目。
短短10天内,高德先发布基于真实用户行为的「扫街榜」,后接入团购交易功能,这个传统地图工具正加速向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转型,直指美团核心业务腹地。
高德对本地生活的渗透始于2020年。当年推出的「高德指南」以用户行为数据评选优质商家,2021年随阿里组织架构调整并入生活服务板块,2023年与口碑合并后成为阿里到店业务核心载体。这一系列布局背后,是阿里对到店业务商业价值的深度考量——相比需要承担配送成本的外卖业务,到店业务仅需承担信息撮合与流量分发功能,利润率显著更高。
以美团为例,其2021年外卖业务经营利润率约6.4%,而到店酒旅业务高达43.3%。尽管后续财报未单独披露到店利润率,但美团高管在2024年业绩会上明确表示,该业务是整体增长的关键引擎。对阿里而言,抢占到店市场既是战略进攻,也是完善本地生活生态的必然选择。
今年4月30日,淘宝升级闪购业务加入外卖战场,上线不足两月日订单量突破6000万,7月峰值达1.2亿单,周日均订单量8000万单。这一成绩验证了阿里系的执行力,而高德此时接入团购业务,通过「扫街榜推荐+团购交易」形成「出行导航→目的地推荐→到店消费→服务评价」的全链路闭环。
对商家而言,高德生态降低了运营成本。传统模式下,商家需在多个平台分散运营曝光、促销与口碑,而在高德体系中,餐厅可能因用户导航行为被系统识别为潜在偏好,通过扫街榜推荐和团购优惠实现精准触达。这种基于真实行为数据的推荐机制,既减少获客成本,又提升转化效率。
对用户来说,高德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契合「效率消费」趋势。用户无需在地图、点评、团购应用间切换,所有需求可在单一应用内完成,节省时间的同时优化体验。更关键的是,高德可能通过出行场景创造「无意向消费」——用户原计划导航至某地,却在过程中发现消费机会,这种需求触发能力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持续扩张,2025年规模预计达35.3万亿元,其中到店业务突破1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5%。高德能成为阿里破局关键,首先源于其用户基础——QuestMobile数据显示,高德地图月活用户近8亿,2025年7月DAU达1.86亿,是国内最大的地图导航应用,更是连接用户与生活服务的关键入口。
与其他平台不同,高德用户自带明确「行动意图」,无论是通勤、出行还是旅游,均处于消费决策关键节点,这为拓展本地服务提供了天然场景。同时,高德在阿里生态中具备强大的协同优势:支付宝的支付能力、淘宝的电商流量、饿了么的即时配送网络,与高德形成数据与服务的深度融合,提升流量效率与用户体验。
本地生活是消耗巨大的持久战,阿里为此做好充分准备。截至2025年6月30日,阿里现金及等价物、短期投资合计超3700亿元,对本地生活业务「不设亏损底线」的战略决心,为高德长期投入提供保障。例如其推出的「烟火好店支持计划」,通过2亿元出行补贴(公交地铁、打车、加油券)和9.5亿元交易补贴(到店优惠券、招牌菜折扣),直接降低用户消费门槛。
相比美团依赖外卖业务支撑到店发展,高德可依托阿里生态获得多元支持;相比抖音等内容平台,高德拥有更明确的消费场景。这种差异化竞争,使其在本地生活战场找到突破口。
高德的目标不仅是餐饮团购,而是构建以地理位置服务为核心的下一代生活服务平台。全球市场中,Google Maps的演进路径已验证这一模式——62%的美国消费者通过Google发现餐厅,76%的本地搜索在24小时内转化为到店消费,28%当日成交。Google Maps从导航工具整合搜索、推荐、预订、交易功能,成为连接用户与线下服务的超级入口。
高德的战略更具前瞻性,其核心优势在于「时空智能」的深度挖掘。2025年8月,高德完成AI化升级,底层使用阿里通义大模型,将空间智能普及至现实场景,实现意图理解、精准推荐和供需匹配。这种基于真实行为的评价体系,规避了传统点评平台的刷分问题,为中小商家提供公平曝光机会。
随着通义千问大模型的应用,高德的智能推荐系统可能升级为「预测式服务」。未来,系统可根据用户实时场景和历史偏好,主动推送个性化方案:通勤时推荐常去咖啡店优惠,周末生成周边游玩攻略,甚至根据车辆里程提醒保养服务。这种「场景感知+智能推荐」模式,将改变本地生活的流量分配逻辑,从「人找服务」转向「服务找人」。
高德的服务边界还可延伸至商超零售、酒店旅游、加油站等领域,甚至渗透到家政、维修、洗车等本地化场景。从工具到生态,从流量到智能,高德重新定义了「超级入口」的价值。对行业而言,本地生活的竞争将不再是简单的地推争夺,而是技术、数据、生态协同的综合较量。而用户,终将成为这场变革的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