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特医食品变“万能药”?守护病人“口粮”刻不容缓

时间:2025-11-19 22:07:38 来源:中国商报 作者:中国商报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一包即可替代所有保健食品的全营养餐”“儿童专属营养品,孩子爱不释手”……这些充满诱惑的宣传语,正悄然渗透进特医食品的营销宣传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特医食品,本应是特定病患的“救命粮”,却在利益驱动下,被部分商家包装成面向健康人群的“万能品”。特医食品是特定病患的“饭”,而非商家的“钱”,任何将其包装为“万能药”的行为,都必须被坚决制止。

特医食品,全称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专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的特殊营养需求而配制的食品。其本质是“病人的食品”,而非适合普通人的营养品。然而,这一本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使用的特殊食品,如今却成为一些不良商家追逐利润的新增长点,营销乱象随之滋生。

特医食品营销乱象的危害不容忽视。首先,它误导消费者,让需要特定营养的患者可能因使用不当而延误治疗,甚至加重病情;其次,它让健康人群,特别是儿童面临营养失衡的风险,影响健康成长。

更深层次的危害在于,这种乱象严重侵蚀了医疗行业的公信力。当特医食品被包装成“万能药”,当严肃的医疗营养品被降格为普通的商品营销,受损的不仅是消费者权益,更是整个医疗体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特医食品背后的营销模式。一些企业通过建设私域流量,制定复杂的多级分销奖金体系进行推广,包括直推奖、碰对奖、管理奖等多重奖励机制,让特医食品的营销染上了传销的色彩。

在这种多级分销的推广模式下,参与者被鼓励不断发展下线,从推广中获得层层收益。在这种利益驱动下,推销人员往往不择手段地夸大产品功效,忽视其适用人群和潜在风险,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治理特医食品营销乱象,需要多方形成合力。监管部门应当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同时,要适应新型营销模式的特点,创新监管方式,实现对线上线下的一体化监管,确保监管无死角。

生产企业必须守住底线,珍惜行业声誉。特医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加强渠道管理,规范销售行为,不得为追求销量而放任甚至鼓励虚假宣传行为,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士应当主动发声,加强科普宣传,帮助公众正确认识特医食品的适用场景和使用规范,提高消费者的辨识能力,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误导。

最重要的是,消费者需要保持理性,认清特医食品的本质。特医食品不是保健品,更不是“万能药”,它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针对特定人群使用,切勿盲目跟风购买。

病人的“口粮”绝不能沦为商家的“摇钱树”。面对特医食品营销乱象,我们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守住这道攸关性命的“营养防线”,共同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