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疫苗行业巨头科兴生物(Sinovac Biotech)近日陷入重大危机。2025年11月12日,公司收到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纳斯达克”)上市资格部发出的退市决定函,因未能遵守上市规则5250(c)(1),未在延长期限截止前提交2024财年年度报告,面临退市风险。

根据公告,纳斯达克要求科兴生物于2025年11月21日前提交听证申请,否则证券将被暂停交易并启动退市程序。公司方面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已聘请UHY LLP作为新独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将尽快完成2024年度报告提交工作,并申请延长年报期限及举行听证申辩会。
科兴生物解释,未能及时提交年报源于上任审计机构辞职。纳斯达克曾将提交时间延长至2025年11月11日,但公司仍未完成。公司强调,美股上市地位变动不会影响核心业务,目前疫苗研发、生产及全球供应均正常开展。
审计机构“撤场”、股票停牌超6年、上市地位岌岌可危,科兴生物的困境源于长期内部治理失效。2025年7月9日,公司在安提瓜和巴布达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赛富基金“罢免现任董事会”提案,十名新董事会成员诞生,创始人尹卫东回归。然而,现任董事长李嘉强援引安提瓜法院临时禁令,称会议“不合法”,新旧董事会对峙升级。

与此同时,公司宣布一项总额74.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0亿元)的分红计划,首期每股55美元已在特别股东大会前支付,二、三期合计最高每股124美元。若全额发放,将耗尽公司103亿美元现金储备的逾七成。根据披露,分红金额靠前的股东包括强新资本(约6.88亿美元)、赛富基金(约5.93亿美元)、尹卫东(约3.5亿美元)等。
接近李嘉强方面的人士表示,此次分红是对股东长期未获投资收益的补偿,因公司红利长期未分配,且股票停牌影响股东权益。值得注意的是,科兴生物美股目前总市值仅3.9亿美元,远低于分红规模。
科兴生物的争夺战始于两名创始人。2001年,技术专家尹卫东与北大教授潘爱华共同创立北京科兴,前者技术入股持股约24%,后者出资占股76%。2003年,公司核心资产赴美上市,后更名为科兴生物。经过股权转让和稀释,潘爱华持股降至26.9%,尹卫东通过离岸架构掌控实权。
2016年,科兴生物启动私有化回国上市计划,尹卫东与潘爱华各自拉拢资本站队。尹卫东阵营包括赛富基金、康桥资本等;潘爱华阵营则有未名医药、中信并购基金及当时第一大股东1Globe Capital LLC(强新资本)。公开信息显示,华裔科学家李嘉强控制的1Globe起初支持尹卫东,后转向潘爱华阵营,通过二级市场买入成为第一大股东,至今深度参与争斗。
双方缠斗期间,出现抢夺公章、占厂房、剪电线等激化矛盾的行为。尹卫东还启动“毒丸计划”,向特定股东增发新股稀释对手股权。十年争斗导致科兴生物治理失效,纳斯达克于2019年以“治理失效”为由将其股票停牌,股价定格在6.47美元。
尽管科兴生物表示已聘请新审计机构赶制财报,但内部治理混乱问题仍未解决。分析人士指出,公司需在听证会上证明其治理能力符合上市标准,同时平衡股东利益与长期发展。若退市成真,或将影响其国际融资渠道及品牌声誉。
目前,科兴生物旗下新冠疫苗、流感疫苗等产品仍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公司能否通过治理重构化解危机,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记者|陈星
编辑|||何小桃 董兴生 杜恒峰
校对|段炼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