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筹划之初,盟科药业(688373.SH)的定向增发计划便遭遇重重阻力,不仅董事公开质疑方案合理性,第一大股东Genie Pharma更持续反对推进,最终导致这场涉及控制权变更的资本运作以失败告终。尽管相关议案曾获股东大会通过,但筹划近两个月后,公司仍宣布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

根据盟科药业此前公告,公司原计划向南京海鲸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鲸药业”)定向发行1.64亿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33亿元,全部用于公司核心产品研发及日常经营投入。交易完成后,海鲸药业将持有公司23.15%股份,成为控股股东,其自然人实控人张现涛也将同步上位为盟科药业实际控制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定增前盟科药业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
盟科药业在最新公告中透露,终止定增的核心原因在于主要股东Genie Pharma的持续反对。自方案披露以来,Genie Pharma与公司管理层及其他股东在发行方案执行上存在显著分歧。尽管公司曾尝试通过多次沟通化解矛盾,但最终认为继续推进可能影响公司稳健经营,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决定终止发行。
回溯事件脉络,反对声浪早在9月22日董事会会议上便已显现。董事赵雅超对定增议案投出反对票,其核心质疑包括三点:其一,公司未充分调研其他潜在优质投资者,无法确保交易公平性;其二,海鲸药业主营业务集中于非专利药领域,与盟科药业主攻的抗感染药物缺乏协同效应;其三,募集资金用途描述过于宽泛,未明确具体战略规划,资金必要性存疑。
随后,Genie Pharma作为第一大股东,于9月25日发起股东大会投票权征集,明确反对定增方案。其核心担忧聚焦于海鲸药业的财务健康状况:若采用债务融资参与定增,其资产负债率将大幅攀升;叠加智能工厂二期建设投入,资金链可能承压,进而威胁上市公司控制权稳定性。此外,Genie Pharma还预警股权结构变化可能导致销售渠道混同,损害上市公司独立性。
尽管反对声浪汹涌,但在10月9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涉及控制权变更的《关于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的议案》等核心议案仍以52.3%的同意票获得通过。不过,Genie Pharma同步提交的罢免部分董事议案未能获得足够支持,最终未获通过。
值得关注的是,Genie Pharma的投票权征集行动未能收获其他股东响应。截至征集期结束,未有股东委托其行使表决权,这一结果侧面反映出中小股东对定增方案的复杂态度。
定增终止后,盟科药业表示将通过接洽新战略投资者、申请再融资等多元化渠道筹集资金,以支持研发投入及业务拓展。公司强调,当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核心产品康替唑胺的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58%至1.04亿元,净利润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收窄33.3%至1.94亿元,财务状况边际改善。
经济学家余丰慧分析指出,创新药企在研发密集期对资金需求旺盛,但投资者愈发重视企业的财务健康度与盈利路径清晰度。盟科药业虽尚未实现盈利,但核心产品商业化进展或成为其后续融资的关键筹码。
针对定增终止及未来战略规划,记者向盟科药业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