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证研》 巽风/作者
2025年10月2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上市公司增强投资者回报能力,倡导通过“注销式回购”等务实方式提升股东收益。同时引导企业在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施一年多次分红,强化分红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为资本市场注入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在此政策导向下,红利指数基金凭借聚焦高股息率、高分红稳定性的企业特征,成为投资者配置核心资产的重要工具。
2025年A股市场分红回购规模持续攀升,利润分配机制加速向常态化、规范化转型。截至2025年11月11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已有1,083家上市公司宣布实施中期分红(含季报、半年报及特殊分红),分红总额达7,661.69亿元,较去年中期分红规模显著增长。其中超过300家公司首次启动中期分红计划,标志着上市公司从被动分红向主动回报股东的战略转型。
这一转变源于制度机制深化改革与资金结构优化调整的双重驱动。政策层面正系统性重塑A股分红生态:新“国九条”通过强化现金分红监管,对长期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企业实施大股东减持限制及风险警示措施;《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则明确要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升现金分红频次,优化分红节奏并提高分红比例。
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监管层通过调整优化分红政策提升上市公司分红水平,同时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形成监督闭环。资金结构层面,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长线资金成为红利指数的核心配置力量。财政部发布的国有险企长周期考核办法,将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考核权重调整为“5年20%、3年50%、当年30%”,并鼓励大型国有保险公司自2025年起将每年新增保费的30%投入A股市场。
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的A股市场,目前汇聚超五千家上市公司,其股息派发直接反映企业财务健康度与盈利能力。中证红利指数通过精选沪深两市100只现金股息率高、分红稳定且具备规模流动性的样本股,构建起价值投资风向标。
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该指数前三大权重行业分别为银行(23.36%)、煤炭(17%)和交通运输(14.14%),合计占比达54.5%。这种行业配置特征使指数整体呈现显著的价值风格,并能有效捕捉宏观经济周期变化。以银行板块为例,农业银行2025年中期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息1.195元(含税),总派息额达418.23亿元;工商银行同期拟每10股派息1.414元(含税),派息总额突破503.96亿元。
市场表现方面,截至2025年11月11日,招商中证红利ETF联接A、易方达中证红利ETF联接A等跟踪标的近一个月涨幅达4.02%,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红利主题类基金同样表现抢眼,中欧红利优享灵活配置混合A近3个月、6个月涨幅分别达15.26%、36.42%,年内累计涨幅更高达44.94%,凸显红利策略在震荡市场中的防御价值。
当前A股分红制度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变革。在政策持续引领与市场机制完善的双重作用下,一个更加成熟、理性的上市公司分红生态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