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郑大一附院西院区停诊:政策调控下的医疗资源再平衡

时间:2025-11-21 13:28:37 来源:数字财经智库 作者:数字财经智库

近日,一则关于“亚洲最大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西院区停诊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有观点认为,连这样规模庞大的公立医院都缩减规模,是否意味着公立医院整体进入“苦日子”?然而,真相远非如此简单。



西院区停诊:政策调控下的必然选择

11月20日,郑大一附院西院区正式停诊。作为该院五个院区(河医院区、东院区、西院区、北院区、南院区)中最新的一个,西院区投资5.83亿元,设有600张床位,于去年7月才正式开诊,运营仅一年多便按下暂停键。

停诊并非因患者不足。事实上,河南患者对郑大一附院的信任度极高,院区日常人满为患,接诊量长期处于高位。真正的原因是政策限制:省级医院分院区数量不应超过3个。为符合这一要求,郑大一附院不得不调整布局,保留一个主院区加三个分院区。



扩张与失衡:郑大一附院的“巨无霸”现象

过去几年,郑大一附院经历了疯狂扩张。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床位数达13810张,远超排名第二的华西医院(4900张);高峰时期日接诊量超过5万人次,年收入超200亿元。若政策允许,其扩张势头仍可能持续——毕竟河南人口近1亿,优质医疗资源高度集中于郑州。

然而,这种“一家独大”的格局正加剧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头部医院的虹吸效应导致患者大量流向大医院,中小医院则面临患者流失、经营困难的局面。例如,2024年10月,河南新乡第四人民医院因拖欠医护人员8个月工资,引发集体讨薪事件,暴露了基层医疗的脆弱性。



无序扩张的三大恶果

有人认为,大医院扩张能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对患者有利。但这种观点忽视了无序扩张的潜在风险:

  1. 看病成本上升:尽管异地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但患者赴外地就医仍需承担交通、住宿、陪护等额外开支,整体负担加重。
  2. 基层医院恶性竞争:为争夺患者,许多基层医院盲目扩张基建、增加床位,导致负债累累。部分医院每月90%的收入用于还债,仅剩10%发放工资,运营难以为继。
  3. 应急能力削弱:基层医疗资源薄弱,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这也是国家持续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强化基层建设的重要原因。



停诊背后:医疗资源均衡化的必然趋势

郑大一附院西院区停诊,对基层医院而言未必是坏事。它释放了一个信号:大医院无序扩张的时代即将结束,医疗资源均衡化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只有通过政策调控,引导患者合理分流,才能缓解基层医疗困境,构建更可持续的医疗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