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农信社改革持续推进,中小银行重组步伐加快。
11月20日,《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贵州农信社各成员机构官网公告发现,贵州省下属的6个设区市及3个自治州中,已有贵阳市、六盘水市、毕节市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称“黔西南州”)四地正式启动市级统一法人农商行组建工作。这一动向标志着中小金融机构改革进入新阶段,通过“抱团”方式破解发展困境成为重要路径。
贵州四地推进市级农商行组建
11月19日,黔西南州兴义农商行发布公告,宣布将于12月5日召开第二十七次股东大会(临时会议),审议贵州兴义农村商业银行等13家机构拟通过新设合并方式组建黔西南农村商业银行(暂定名)的相关议题。同日,兴仁农商行也发布股东大会公告,审议《组建贵州黔西南农村商业银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及16项相关议案。
公开信息显示,贵州省农信社改革进程在11月显著提速。7月29日,贵州省宣布启动贵州农商联合银行筹建工作;10月31日,贵州农信官微明确表示将“确保今年年底前挂牌开业”。截至11月20日,除黔西南州外,贵阳市、六盘水市和毕节市的多家农信社及县级农商行也纷纷宣布召开股东大会审议相关事宜。
具体来看,贵阳市下辖的七家农商行均已发布公告,拟由贵阳农村商业银行吸收合并贵州乌当农商行、贵州花溪农商行等七家法人机构,组建贵阳市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六盘水市和毕节市的多家农信社也同步推进六盘水农村商业银行、毕节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工作。
四川模式提供改革样本
四川省的市级农商行组建经验为全国提供了重要参考。10月10日,四川省资阳农商行官微宣布市级统一法人改革成功并揭牌开业。据四川省银行业协会数据,全省已组建至少14家市级统一法人农商行。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指出,组建市级农商银行具有四大优势:一是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适度拓宽经营区域;二是加强市级资源整合,提升品牌形象;三是“抱团取暖”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强资本实力与抗风险能力;四是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他强调:“从长远看,这有利于稳定县域法人地位,增强中小农信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小银行改革进入“深水区”
中金公司研报显示,2024年至2025年,银行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减少超过500家,数量超过此前七年总和,且主要集中在农村金融机构。目前全国已有11个省份完成农信社改制,包括浙江、辽宁、山西、四川等。11月7日,新疆农村商业银行获得监管部门筹建批文,改革版图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村改分”“村改支”案例持续涌现。11月18日,兰州银行公告审议通过收购庆城县金城村镇银行设立支行的议案;同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晋城监管分局同意浦发银行收购泽州浦发村镇银行并设立分支机构。此前,农业银行已参与吉林省超190家农商行及农信社改革工作,改革路径不断丰富。
兴业研究团队认为,未来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部分省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压力较大,需借助外部资源化解风险;二是风险化解对象可能扩展至非银中小金融机构;三是非救援性整合案例将逐步增加,从“治未病”角度主动优化行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