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山姆中国在业绩增长、门店扩张与人事调整三大领域连续突破,引发零售行业深度关注。从1200亿业绩新高到全年10家新店开业,再到阿里系高管空降一号位,这些动作不仅刷新了会员制零售市场的纪录,更揭示了山姆中国在存量竞争时代的进化路径。
数据显示,山姆中国2025年已实现1200亿GMV,全年计划开设10家新店,储备20+新项目,并建成500+前置仓网络。这些数据背后,是山姆对会员制零售模式的深度重构。

据《零售圈》独家获悉,截至2025年11月中旬,山姆中国全年GMV已突破1200亿元大关,较去年全年1000亿增长20%。在沃尔玛中国2025财年(2024.2.1-2025.1.31)203亿美元(约1473亿元人民币)的净销售额中,山姆会员店贡献超1000亿元,占比达68%,成为沃尔玛中国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考虑到12月圣诞季的消费高峰,全年业绩突破1300亿几乎无悬念。
沃尔玛国际总裁Kathryn McLay在二季度业绩会上特别强调中国电商业务的突破:"我们新增33个前置仓,总数达455个,实现1小时内极速达服务。"目前山姆前置仓已突破500个,月复购率高达60%,客单价超200元。这种"前置仓+云仓"的即时零售模式,不仅提升了会员触达频次,更将续费率推至行业新高。数据显示,山姆线上销售占比已从2024年的48%提升至2025年的53%,成为全球山姆体系中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市场。

2025年11月21日,北京最大山姆会员商店(顺义店)将正式开业,标志着山姆中国门店总数达61家。今年以来,山姆以"月均一店"的速度扩张:3月嘉兴店、4月合肥店、5月武汉江岸店、9月中山店、10月张家港店与深圳宝安店、11月扬州店相继开业。广州荔湾店与上海浦东东店将于年底前开业,全年10家新店的纪录较2024年的6家增长67%。
<更值得关注的是2026年的扩张计划。据《零售圈》梳理,无锡惠山、无锡江阴、苏州吴江、浙江台州、佛山禅城等17个项目处于不同建设阶段,其中青岛、济南等店已启动招聘,预计2026年将有超10家新店开业。这种"今年储备、明年爆发"的节奏,显示出山姆在供应链、选址与运营上的成熟度。以北京市场为例,除顺义店外,房山店与通州店已进入机电工程阶段,形成"京津冀"三地联动的布局。
2025年10月27日,沃尔玛中国宣布任命刘鹏为山姆会员店业态总裁,直接向CEO朱晓静汇报。这一人事变动引发行业热议:在代理总裁Jane Ewing结束外派后,为何选择具有阿里背景的刘鹏而非内部培养的郑硕怀?
回顾山姆中国管理层更迭史,2012年文安德(Andrew Miles)出任COO,2017年升任总裁,2020年兼任沃尔玛中国副CEO,其退休后由Jane Ewing暂代职责。郑硕怀虽在新店开拓与云仓网络建设中表现突出,但山姆中国更需要一位兼具实体零售与电商经验的领导者。刘鹏的履历恰好匹配这一需求:其曾任天猫国际总经理、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主导过跨境零售、B2C业务等核心板块,更在海尔、苏宁等企业积累了供应链管理经验。
当前山姆中国正面临"商品降质"的舆论挑战,刘鹏的供应链资源或将成为破局关键。其推动的"全球直采+本地化定制"策略,有望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提升商品品质。例如,通过阿里生态内的菜鸟网络优化物流效率,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预测区域消费需求,这些举措与山姆"前置仓+云仓"模式形成战略协同。
在11月18日举办的"2025中国零售领袖峰会"上,沃尔玛中国CEO朱晓静提出"持续进化,重塑价值"的战略主张。她强调:"流量与网红的热度终会消散,真正能留下的是扎实的内功。"山姆中国的实践印证了这一观点——通过前置仓网络提升服务密度,以规模化扩张巩固市场地位,借数字化人才重构运营体系,这些举措共同构建起抵御行业周期波动的护城河。
当其他零售企业仍在探索模式创新时,山姆中国已通过"业绩-规模-人才"的三维驱动,在存量市场中开辟出结构性增长路径。这种进化逻辑,或许正是其持续领跑会员制零售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