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将至,月饼市场迎来销售旺季。与往年不同,2025年的月饼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曾经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天价月饼”逐渐淡出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更注重品质、健康与文化内涵的中端价位产品。这场变革的背后,是国家多部门联合监管与消费者观念转变的双重推动。
政策组合拳遏制“天价月饼”
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出手,针对“天价月饼”现象发布专项监管要求。核心措施包括:对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实施重点监管,要求经营者留存交易信息2年;限制包装层数不超过三层,禁用贵金属、红木等贵重材料;明确100元以上月饼的包装成本占比不得超过15%。
这一系列政策直指月饼行业过度包装、虚高定价的痛点。据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8月全国月饼销售额达426亿元,其中单价超500元的产品占比从2023年的7.2%骤降至1.8%,中端价位(80-300元)产品占比提升至61%,平价礼盒(70-220元)成为市场主流。
消费理性化倒逼行业转型
消费者对月饼的需求正从“面子消费”转向“品质消费”。京东发布的月饼趋势报告显示,56%的受访者关注原料健康化,无糖、低糖月饼的需求显著增长。同时,传统口味产品市场份额回升至68%,地方特色、文创联名产品占比逐年上升,反映出消费者对文化认同与口味多样性的双重追求。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年平价月饼礼盒份额扩大,百元左右的迷你装、家庭装产品广受欢迎。艾媒咨询预测,2025年月饼市场规模将达332.8亿元,健康化、个性化产品将成为增长核心。
龙头企业的创新路径
面对监管与市场的双重压力,龙头月饼企业通过差异化策略实现突围:
1. 广州酒家:回归“质价比”
作为广式月饼代表,广州酒家放弃高价路线,聚焦“品质为王”。其2025年中秋礼盒采用环保纸材、三层以内简约包装,包装成本占比严格控制在15%以内。产品层面,推出低GI系列月饼,增加粗粮、坚果比例,同时保留双黄纯白莲蓉等经典口味。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月饼业务销售额达16.69亿元,毛利率52.49%,2025年价格体系保持稳健。
2. 元朗荣华:打造文化IP
香港元朗荣华以“手工制作+港式风味”为核心,推出低糖冰皮月饼、燕麦莲蓉月饼等新品,价格普遍控制在200元以内。通过讲述“三代传承”故事,强化品牌文化内涵,让消费者为“文化认同”买单。
3. 美心集团:多元化布局
美心集团在内地市场推出150-300元亲民礼盒,同步加强线上营销;在港澳、东南亚市场维持高端产品线,并推出“月饼+咖啡”等跨界组合,提升客单价与品牌粘性。
4. 安琪酵母:技术赋能产业链
作为上游供应商,安琪酵母推出低糖酵母、天然代糖等原料,帮助下游企业开发健康产品。其“低GI烘焙解决方案”已被多家品牌采用,推动行业健康化转型。
5. 桃李面包:抢占平价市场
桃李面包依托全国冷链网络,推出50-100元即食月饼,满足“即时购买”需求。2023年月饼业务营收可观,未来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未来展望:健康与文化成核心竞争力
随着政策深化与消费升级,月饼行业将呈现三大趋势:500元以上“天价月饼”退出主流,80-300元中端价位成主流;无糖、低糖、低脂等健康概念加速普及;文创联名、地方特色产品占比提升。企业需在品质、健康与文化层面持续创新,方能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这场变革不仅净化了社会风气,更推动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如广州酒家董事长徐伟兵所言:“月饼的本质是团圆与文化传承,而非虚荣与攀比。”未来,那些真正理解消费者需求、坚守商业伦理的企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该文为BT财经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复制、传播或改编该文章,如构成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 者 |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