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和谐健康减持4520亿资产,同步助力两家企业IPO冲刺

时间:2025-09-17 03:09:37 来源:独角金融 作者:独角金融



作者 | 郑理

来源 | 独角金融

作为国内保险业的重要参与者,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谐健康”)近期持续调整投资策略。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末其资产总额已达4520.5亿元,但近期通过减持上市公司股份、优化投资组合等方式收缩战线,同时重点布局两家冲刺IPO的科技企业。

9月14日,智慧城市领域上市公司万达信息(300168.SZ)发布公告,第二大股东和谐健康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减持不超过3%的公司股份。以当前持股比例计算,若全额减持其持股比例将降至不足2%。按9月15日7.33元/股的收盘价估算,此次减持预计套现约3.17亿元。



图源:公告

年内三次减持万达信息 套现总额超6亿

这并非和谐健康首次减持万达信息。2025年5月,公司披露减持计划拟在三个月内减持不超过3%股份。实际执行中,6月9日至6月27日通过集中竞价减持1%股权(1441.77万股),均价7.62元/股;8月5日至8月11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13%股权(1633.09万股),均价6.89元/股。两次操作合计套现超2.2亿元,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

进一步追溯显示,今年1月14日至2月20日期间,和谐健康还以7.54元/股的均价减持1.1318%股权,套现约1.23亿元。三次减持累计套现约6.6亿元。



(图片来源:万达信息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和谐健康与万达信息的渊源始于2020年末。当时原第一大股东万豪投资破产清算,和谐健康通过司法拍卖以23.34亿元竞得1.17亿股(占比9.87%),每股成本高达19.92元。然而随着万达信息业绩持续低迷,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超32亿元,股价较入股时已跌去六成。



图源:腾讯自选股APP

同步减持金风科技、光威复材 重点布局IPO企业

Wind数据显示,和谐健康通过万能产品账户持有7家上市公司股权。除万达信息外,还涉及金风科技(002202.SZ)、三峡能源(600905.SH)、中兴通讯(000063.SZ)等企业。2025年以来,其对金风科技和光威复材均有减持动作。

9月15日,和谐健康通过集中竞价减持金风科技877.62万股,持股比例由10.21%降至9.99%。此前7月11日披露的减持计划显示,8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累计减持4222.24万股,均价11.04元/股。叠加3月17日至4月2日减持的1258万股(均价9.22元/股),两次操作合计套现超5.8亿元。



图源:公告

在碳纤维材料领域,和谐健康2023年一季度新进成为光威复材第五大股东,持股716.55万股(占比1.38%)。2025年一季度减持12.6万股后,持股比例降至1.1%。按一季度股价区间计算,套现金额在388.46万元至445.41万元之间。



图源:东方财富网

相较于减持成熟上市公司,和谐健康在科技领域的投资更具战略眼光。2022年12月,其领投国产GPU厂商摩尔线程15亿元B轮融资,目前持股1.699%。该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亿元,亏损额同比收窄,预计最早2027年实现盈利。



图源:罐头图库

在存储芯片领域,和谐健康2022年出资20亿元参与长鑫存储战略投资。目前该公司已启动科创板IPO辅导,若进展顺利最快2025年底或2026年初提交申请。这两家科技企业的IPO进程,将成为检验和谐健康投资眼光的重要标尺。

福佳集团接手七年 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和谐健康的前身瑞福德健康保险成立于2006年,但开业后连续四年亏损累计达2.8亿元。2009年因违规操作遭监管处罚,时任董事长郝正明被责令撤换。次年安邦财险接盘后更名为和谐健康,注册资本增至139亿元。

安邦时代(2010-2018年),和谐健康主打万能险业务,保费规模从2015年的308亿元跃升至2016年的1000亿元,跻身寿险业第六。2013-2016年累计净利润约65亿元,其中2014年达33.77亿元。

随着安邦集团2018年进入监管期,和谐健康股权于2020年3月完成转让。福佳集团、扬子国投等五家企业接盘,其中福佳集团持股51%成为控股股东。但管理层更迭频繁,董事长王义政任职资格长期未获核准,直至2022年3月赵建新才正式出任董事长。



图源:罐头图库

在信息披露方面,监管给予的三年过渡期(2020年3月-2023年4月)结束后,公司仍以“审慎原则”暂缓披露经营数据。截至2024年末,其资产总额较接手时翻番至4520.5亿元,全年营业收入753亿元,原保费收入641亿元,位居行业中上游。

数字化转型方面,和谐健康连续两年获评保险业奖项,其核心业务系统具备高并发处理能力。产品体系上,2024年推出40余种新产品,涵盖重疾险、医疗险、护理险等领域。但在保险市场深度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仍是待解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