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绎达
编辑|张帆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近期,市场传来重磅消息:国内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以下简称“迈瑞”)正筹备赴港IPO,目标融资额不低于10亿美元。截至2025年9月25日,迈瑞总市值超2800亿元,尽管2024年收入增长承压,但归母净利润仍达117亿元,展现出强劲的业绩韧性。这家兼具行业地位与财务实力的企业,为何选择此时启动港股上市?
作为医学影像、体外诊断(IVD)、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的领军者,迈瑞的全球化布局已进入收获期。其海外收入占比从2021年末的40%跃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0%,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这一结构性转变背后,是迈瑞从“中国制造”向“全球品牌”的战略跃迁。
海外收入占比突破50%,全球化网络初具规模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迈瑞海外收入达83.32亿元,占比50%,较2021年提升10个百分点。这一跃升得益于两大驱动力:一是国内市场短期承压,海外收入持续正增长;二是通过并购整合资源,强化高端产品竞争力。目前,迈瑞业务已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64家境外子公司,其中12个研发中心有5个位于海外,形成“研发-生产-营销”的全链条布局。
图:迈瑞医疗收入构成(按地区);资料来源:wind,36氪
在高端市场,迈瑞已突破全球Top 100医院中的80家,IVD和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上半年分别新增高端客户超160家和100家。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技术驱动与并购协同的双重策略:一方面,迈瑞研发费用率长期保持在9%-10%,高于美敦力、雅培等跨国巨头的5.6%-8.7%;另一方面,通过收购芬兰HyTest(解决IVD耗材“卡脖子”问题)、德国DiaSys(完善海外供应链)、惠泰医疗(切入电生理领域)等标的,快速填补技术空白并拓展产品线。
港股IPO:加码研发与并购,突破高端市场
迈瑞选择此时赴港上市,核心诉求在于为海外扩张储备资金。融资将主要用于三方面:一是渠道建设,深化全球190个国家的市场渗透;二是供应链优化,提升海外生产与物流效率;三是研发投入,尤其是海外研发中心的技术迭代。目前,迈瑞海外市场空间超4500亿元,而2024年海外收入仅164亿元,市占率不足4%,增长潜力巨大。
从发展阶段看,迈瑞已跨越“性价比出海”阶段,正以高端产品挑战跨国巨头。例如,其超声设备已进入欧美顶级医院,IVD业务通过收购DiaSys后,在欧洲市场的份额显著提升。港股IPO的另一战略意义在于为潜在跨国并购铺路,参考美敦力、雅培等巨头的成长路径,并购始终是拓展赛道、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研发方面,迈瑞长期保持高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虽同比下滑,但幅度远低于收入端,研发费用率仍稳定在9%-10%。这一强度使其在产品创新上具备与跨国巨头同场竞技的实力,例如其高端监护仪已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打破进口垄断。
图:医疗器械企业研发费用率对比;资料来源:wind,36氪
并购方面,迈瑞2020年后动作频繁:2021年收购HyTest提升IVD耗材质量;2023年收购DiaSys完善海外供应链;2024年收购惠泰医疗进军电生理领域。这些并购不仅填补技术短板,更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例如惠泰医疗的并表使迈瑞心血管器械收入大幅增长。
八年轮回:从A股到港股,战略重心转移
回顾历史,迈瑞2018年A股IPO募资59.3亿元,刷新创业板纪录,资金主要用于扩产能、建研发中心和渠道拓展。彼时,公司处于高速成长期,收入与利润双高增长,私有化退市后回归A股旨在获取更高估值。而此次港股IPO,背景已截然不同:国内收入增长放缓,海外成为核心增长极,融资目的转向支持全球化战略。
从财务状况看,2025年上半年迈瑞资产负债率仅25%,货币资金充裕,偿债压力远低于2018年。但公司选择此时上市,核心在于打通国际资本通道,吸引海外投资者,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这与2018年为缓解短期偿债压力的动机形成鲜明对比。
资本市场层面,迈瑞的龙头地位稳固,但估值受医药板块整体低迷影响。2021年其PE-TTM一度超90倍,主要受疫情早期呼吸机需求激增驱动。当前,随着国内医疗设备招标回暖(2025年上半年招标活动明显增加),叠加海外高端市场突破,业绩拐点预期强化。港股IPO将进一步拉高估值天花板:一是海外业务扩张带来的业绩增量;二是数智化转型(设备+IT+AI生态)构建的技术壁垒。
估值安全边际:海外增长引擎与国内复苏共振
目前,迈瑞A股估值约31倍PE-TTM,处于5年分位点35%,安全边际充足。其估值支撑来自两方面:一是海外业务天花板高,2024年海外收入仅164亿元,对应市场空间超4500亿元;二是国内业务有望在2025年三季度实现收入同比转正,受益于医疗设备招标回暖。此外,AI浪潮下的数智化转型将为其估值带来技术溢价,例如智能监护系统、AI辅助诊断等创新产品的推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任何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决策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