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每年中秋,总有一种商品准时引发争议——不是年猪,而是月饼。这种传统食品近年来因价格飙升,被戏称为‘月饼界的爱马仕’,甚至一粒售价高达40元,令中产消费者直呼‘背刺’。
过去,高价月饼多以礼盒形式出现,瞄准高端消费市场。例如,上海半岛酒店曾推出1688元月饼礼盒,宣称融入三十年陈酿茅台;北京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更推出2988元礼盒,附赠长桌旗和陶瓷花瓶,被网友调侃‘买椟还珠’。这种食品奢侈品化的趋势,在2022年被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叫停,对单价超500元的盒装月饼实施重点监管。
然而,2025年中秋前夕,高价月饼现象悄然‘重生’。这次,它们不再局限于进口超市和顶级酒店,而是潜入街边面包店,以散装形式直面消费者。
如果说5元月饼是日常食品,2000元礼盒是老钱的象征,那么40元一粒的散装月饼,无疑是对中产消费者的精准‘背刺’。祐禾等高端面包店推出的天价月饼,没有繁复包装,没有华丽赠品,却以直白的陈列方式,仿佛在对消费者说‘愿者上钩’。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祐禾创立于2016年,以欧式面包为主打,凭借精致外观和新鲜理念,深受中产家庭青睐。但这次,其高价散装月饼却口碑翻车。以盒马超市400克售价13.8元的排骨为参考,这款月饼一粒的价格竟超过两斤排骨。有消费者吐槽:‘这和直接抢钱的区别是,抢完还附赠月饼。’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另一烘焙品牌好利来也推出27元一枚的奶酥皮月饼,被网友戏称‘有自己的货币体系’。门店回应称,定价高是因为用料讲究,列举了小麦粉、咸鸭蛋、奶油等原料,并强调‘无添加剂’。但客服同时表示,价格由公司统一定价,蛋黄红莲月饼因克重更重、口味受欢迎而更贵。然而,部分消费者认为,这款月饼在口味上并无特殊之处,配料表中甚至出现防腐剂山梨酸钾,被调侃‘富含一百多种人体不需要的微量元素’。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事实上,单枚售价30元以上的月饼并不鲜见。星巴克、美心等品牌的礼盒中,月饼数量一般为6或8枚,售价普遍超百元,每枚均价大多在30元以上。尽管有品牌影响力加持,这些国际知名食品商的月饼定价也在今年遭遇吐槽。
从种种质疑来看,昔日将价格视为面子重要组成部分的中产,这次已经不想再用月饼的标价凸显身价了,无论高价月饼来自街边面包店,还是国际品牌。
前有高端烘焙店的散装月饼掏空中产钱包,后有包装食品商家的月饼广告想狠狠‘教育’年轻人。日前,桃李面包一则宣传‘桃李蛋月烧’月饼的电梯广告引发争议。广告语称:‘有人说五仁不好吃,我们认为:那是因为你还年轻,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桃李蛋月烧,等一个有故事的人下单!’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吃个月饼还要被商家教育,这届年轻人显然不买账。事件发酵后,桃李面包紧急道歉。前有月饼刺客,后有月饼‘大爹’,难怪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月饼只是一个形状,与其买成品月饼,还不如买点自己爱吃的,回家用模具狠狠按压。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消费者对月饼的价格和品质有质疑,已经不是新鲜事。年复一年,当中秋的月色渐浓,公众的拷问也如期而至:一枚巴掌大的点心,究竟要承载多少品牌溢价和推广故事,才配得上惊人标价?包装的成本远超内容物,‘健康’‘高端’的话术背后是配料表添加剂无处遁形,甚至过去形象亲民的商家也会借机摆出高姿态营销。消费者的信任一次次被消耗。
针对高价月饼现象,政策层面的管控从未停止。9月15日,为落实《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要求,推动月饼回归大众消费品属性、回归传统文化本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专题研究做好遏制‘天价’月饼工作。
高价月饼游戏,是一场商家、消费者以及监管部门三方间的微妙博弈。政策层面的三令五申,遏制了明目张胆的奢华礼盒,但一些散装高价月饼仍然在今年刺痛了食客。监管划出了底线,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将最终决定行业的天花板——人们的每一次犹豫、每一声吐槽,以及最后用购买行为投出的那一票,都会让高价月饼的商家收到市场最真实的警示,重新反思自身定位。
深蓝财经新媒体集群发源于深蓝财经记者社区,已有15年历史,是国内知名财经新媒体,旗下账号关注中国最具价值公司、前沿行业发展、新兴区域经济,为投资者、上市公司高管、中产阶级提供价值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