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中金孙雷:2025年中国并购规模或达十年峰值,产业整合成主流

时间:2025-10-02 11:01:29 来源:券商中国 作者:券商中国


“并购市场活跃度大幅提高,政策功不可没,并购重组的市场化程度和监管包容度较之前大为提高。”近日,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负责人孙雷在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专访时表示,自“并购六条”政策落地一年以来,产业并购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主流趋势,半导体、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并购案例显著增多,同时交易方案设计创新层出不穷,市场灵活性大幅提升。

产业并购驱动经济转型,2025年交易规模或创十年新高

孙雷认为,并购重组已成为中国经济调结构、促增长、强质量的重要手段。数据显示,2025年迄今中国并购市场已公告交易规模约3500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新披露的A股重组类交易超过230单,较去年同期翻倍增长。他指出,当前全球产业链格局深刻调整,国内经济存量优化空间巨大,并购通过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加速产业结构升级,为“内卷”行业开辟新发展路径。

政策层面,“并购六条”的颁布显著提升了市场关注度,低利率环境也为交易推动奠定基础。孙雷特别提到,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行业的并购案例占比大幅提升,未盈利资产收购、股份分期支付、跨境换股等创新交易落地,突破了传统技术框架限制,更好服务于产业整合需求。

“双创”板块成并购主力,中小标的受青睐

从交易特征看,卖方多集中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规模标的(20亿元以下)更受A股公司欢迎。孙雷分析称,这类标的因资金压力小、风险可控,成为上市公司优先选择。标的类型呈现多元化,包括拟IPO企业、上市公司等。买方层面,“双创”板块上市公司成为主力军,“9·24”政策以来发起的重组交易占比近50%,其中半导体行业尤为活跃;同时,大市值企业通过产业整合持续强化龙头地位。

跨界并购需谨慎:风险控制与标的筛选成关键

针对市场关注的跨界并购现象,孙雷指出,尽管“并购六条”松绑后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积极寻求第二增长曲线,但跨界并购的整合风险天然存在,交易不确定性高于一般并购。他强调,跨界并购中行业逻辑错位、价值认知差异导致撮合难度高,估值时需附加保护性工具,谈判复杂度增加。

如何甄别优质标的并控制风险?孙雷提出四点建议:第一,上市公司需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体量较大、运作规范的企业更具容错空间;第二,前期需积累行业资源、储备管理人才并制定整合规划;第三,选择与主业相关度高、已具备成熟商业运营能力的标的,降低商业模式验证风险;第四,交易方案需由经验丰富的财务顾问设计,避免后期摩擦。

未盈利资产估值难题:技术潜力与市场前景成核心

支持收购未盈利资产是“并购六条”的亮点之一,但实践案例仍较少。孙雷认为,落地难源于买卖双方对科技型新兴企业的价值判断分歧。这类企业因研发投入大、早期亏损,传统财务指标难以评估其价值,技术潜力、市场前景等非财务因素成为关键。此外,热门赛道企业一级市场估值已高,并购时需平衡长期价值与短期回报,谈判难度进一步加大。

他建议,投行评估未盈利资产时应从交易协同效应出发,结合标的公司对上市公司补链强链、技术提升的作用,以及团队创造力、业务前瞻性等“无形”资产进行综合考量。

并购生态待完善:多方协同打造闭环

展望未来,孙雷坚定看好中国并购市场发展。他预测,2025年全年交易规模有望接近过去十年历史高点,行业竞争将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大型并购交易可能超越IPO成为产业格局重构的核心驱动力。同时,他指出国内并购生态圈仍需完善,需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多方协同,在税收、金融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引导长期资金配置并购方向,加强并购知识普及,防范短期炒作风险。

从中金公司的实践看,孙雷认为投行需具备价值创造能力,挖掘优质资产并提升综合服务,包括行业前瞻性、客户覆盖广度、资源整合及国际布局能力。他特别强调,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投行需具备全球视野,把握国际趋势以推动业务发展。

责编:杨喻程
排版:刘珺宇
校对:高源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