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武英
2025年的资本市场,科技股成为绝对主角。AI、机器人、芯片等领域上市公司备受资本追捧,百度在AI驱动下股价飙升,阿里巴巴年内市值翻倍。相比之下,BAT中的腾讯显得低调许多,但这家互联网巨头正以另一种方式引发市场关注——通过出海战略与AI转型,其股价自年初以来涨幅超过60%,市值重回6万亿港元关口。
Wind数据显示,腾讯控股股价自2025年初进入上升通道,9月30日收盘价达663港元,总市值6.06万亿港元。这一表现与其过往经历形成鲜明对比:2021年市值曾突破7万亿港元创历史新高,2022年10月却跌至不足2万亿港元。这种剧烈波动,折射出这家成立27年的互联网巨头正经历深刻转型。
从发展阶段看,腾讯经历了四个关键时期:1998-2002年探索期,2003-2010年多元化扩张期,2011-2020年平台生态构建期,以及2021年至今的中年转型期。财报数据显示,青年期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1.48%,壮年期降至37.70%,而2021年以来进一步放缓至8.18%。这种增长降速,让市场开始质疑腾讯是否遭遇"中年危机"。
腾讯的"中年危机"表现在多个层面。外部环境中,反垄断监管、游戏行业调整等因素直接影响短期收入,大股东南非Naspers的持续减持更引发市场担忧。内部挑战则更为深刻:微信流量见顶导致游戏、广告业务增速放缓,2018-2020年增值服务收入年均增长16.7%,2021-2024年骤降至5.25%;广告业务增速也从2018-2020年的27.3%降至2021-2024年的11%。
创新乏力问题在游戏主业尤为突出。当米哈游《原神》、网易《蛋仔派对》等新品引发市场热潮时,腾讯却面临产品创新瓶颈。2022年营收首次负增长期间,马化腾在内部会议上直言腐败问题"触目惊心",并点名批评PCG事业群"缺乏压力",同时强调短视频对长视频、游戏业务的冲击。
腾讯的转型战略在2023年逐渐清晰。马化腾在公司年会上提出两大方向:游戏出海和AI应用。这一战略调整迅速见效,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国际市场游戏收入同比增长35%至188亿元,占总营收比例提升至10.19%。更值得关注的是,腾讯云国际业务过去一年实现高双位数增长,海外客户数同比翻倍。
在游戏出海领域,腾讯通过自研+投资双管齐下。2014年即在东南亚市场布局《天天爱消除》等手游,2016年以86亿美元收购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获得《部落冲突》等爆款IP。2024年推出的《三角洲行动》登顶iOS畅销榜,DAU突破3000万,标志着腾讯游戏创新能力复苏。
AI领域的应用则带来全方位效率提升。腾讯将AIGC技术应用于微信功能扩展、游戏3D资产生成、广告内容创作等多个场景。2025年二季度,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0%至357.62亿元,成为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企业服务收入增速加快,主要得益于GPU租赁、API token使用等AI相关服务需求增长。
从财务数据看,腾讯的转型战略已产生实质性影响。2024年二季度起,单季度营收增速连续五个季度提升,从6.34%攀升至14.52%。虽然这一增速仍低于2021年前的水平,但已显示出强劲复苏势头。资本市场对此给予积极回应,腾讯股价持续上涨,市值逼近6万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当前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最新市盈率(PE TTM)约26倍,远低于2021年前40倍左右的估值中枢。这种估值与业绩的背离,既反映了市场对腾讯转型成果的认可,也预示着其未来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站在27年的时间节点上,腾讯正通过出海战略拓展用户边界,以AI技术重塑业务效率。这家互联网巨头能否在"中年"阶段实现二次腾飞,或许将为中国科技企业的转型提供重要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