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晓博
今日的A股市场可谓有惊无险,上证指数在早盘下跌50个点后,尾盘成功收复大部分失地。这一走势再次印证了当前市场的不折不扣的“鸟笼行情”特征。
“鸟笼经济理论”源自上世纪80年代初,由一位重要人物提出。当时,中国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该理论旨在阐述市场与计划的关系。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
经济如同一只鸟,不能过度束缚。过度控制会阻碍经济发展,因此需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让经济“自由飞翔”。但这种“飞翔”并非无限制,必须在国家计划的“笼子”内进行。
计划并非一成不变,“笼子”的大小需要适时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后来,这一理论被引入股市分析。回顾A股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大盘在很多时候都处于这种“鸟笼”式的波动中。
近期,这种“鸟笼行情”特征尤为明显。以下是最新的上证指数日K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期上证指数多次冲击3900点未果,高点连线形成了一个“平顶山”形态。这并非市场自然走势,而是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博弈的结果。
因此,3900点可以视为当前“鸟笼”的上沿。当指数逼近这一水平时,银行、券商板块往往会遭遇抛盘。
而今日的走势则证实了“鸟笼”下沿的位置,大约在3700点附近。前两天,笔者曾预测,在最新一次冲击3900点失败后,上证指数可能下破3750点。今日这一预测得以验证。
若指数跌破3750点,则可能进一步跌破3700点,届时市场趋势可能走坏,人气也将消散。因此,今日银行股涨幅领先,护盘迹象明显。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涨幅均超过3%,对稳住大盘起到了显著作用。
近期,股市中的“有形之手”通过抛售或拉升银行股来调控市场。当市场热点扩散,可能突破3900点甚至4000点时,就抛售银行股以压制市场;反之,当市场接近“鸟笼”下沿时,就拉升银行股以稳定市场。
银行股市盈率、市净率均较低,长期持有分红率也不错,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的特点。
昨日,证券掌门人在发布会上提到了“加强逆周期调节”。有形之手的“抛”和“拉”策略,何尝不是一种逆周期调节呢?
这一切的背后,是希望市场走出慢牛行情,避免过快、过急的波动。
当前,3900点到4000点构成了“鸟笼”的上沿,而下沿则在3750点到3700点附近。
然而,上沿也不太可能长期保持不变。股市有“久盘必跌”的说法,那么10月或11月,市场能否攻破4000点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鸟笼行情”下,谁最受益呢?
无疑是当前的市场主线:科技股,尤其是人工智能概念;包括芯片、算力、机器人等板块。
有人说这波行情是“水牛”。这有一定道理,因为“水”主要不是来自货币政策,而是财政政策,特别是国债、地方债的大规模增发。
但若仅将其视为“水牛”,则可能过于狭隘,它还是“AI牛”。即人工智能这一新风口,以及新一轮产业革命带来的全球性行情。
在“鸟笼行情”下,市场需要放慢脚步,热点难以扩散。再加上AI领域不断有重大事件催化,资金难以转移到其他板块。
以今日为例,英伟达宣布将投资OpenAI上千亿美元,带动了英伟达股价大涨,市值突破4.5万亿美元。
前几天,还有英伟达参股英特尔;OpenAI计划开发智能硬件,并向立讯精密等中国企业发出合作邀请;华为发布全球最强算力超节点和集群;上海宇量昇DUV新品被中芯国际测试;中国在模拟芯片领域对美国企业发起反倾销等。
可以说,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常有大消息,市场热度难以降温。
再加上脱钩替代、自主可控等大趋势的确定,国内相关产业的确定性越来越高。即便价格偏高,也难以出现深幅调整。一旦跌幅稍大,就有新资金接盘。
但另一方面,由于“鸟笼行情”迹象明显,科技股上获利丰厚的投资者也日益焦虑,需要充分震荡以消化获利盘。
此外,主力资金开始玩“高切低”策略,去发掘尚未充分炒高的科技企业。最近几天,涨幅榜前列几乎每天都能出现这种新面孔。
对于当前的行情,你是怎样看的?目前收益情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