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国庆机票价格大揭秘:提前囤票VS临期购买,谁更划算?

时间:2025-10-03 10:05:2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

随着国庆长假的临近,机票价格走势再次成为旅客关注的焦点。与往年不同,今年国庆期间,机票价格并未出现集体跳水的情况,反而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国内热门航线机票价格节前有明显降幅,而国际热门航线机票价格则较为坚挺,部分航线票价甚至有所上涨。这一现象让不少旅客在购票时犯了难:是提前囤票还是临期购买更划算?

国庆机票价格走势图

价格走势分化:国内航线现跳水,国际航线反上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9月下旬和国庆前夕对“10月1日”六大热门航线机票价格进行监测发现,今年国庆机票价格并未出现集体跳水的情况。具体来看,国内热门航线如上海—北京、上海—深圳等方向,临近日期的最低机票价格比提前购买票价下降近30%,出现了明显的价格跳水。然而,国际热门航线如上海—东京、上海—大阪等方向,临近票价依然坚挺,部分航线票价甚至不降反涨。

这一现象让不少旅客感到困惑。计划国庆去东京旅游的田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她提前半个月关注上海—东京的航班,当时单程价格在2200元左右,想着“再等等看”,不料一周后同一航班经济舱竟涨至2800元,且余票所剩无几。而提前囤票的杨先生也感到“买亏了”。他在8月底就为全家预订了10月1日上海—北京的去程机票,单张价格超过1200元。近日查看同航班价格时却发现已降至850元,“三天差价够吃一顿火锅了,但退改签手续费太高,只能认栽”。

专家解读:今年国庆机票总体“量增价稳”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晓津向记者表示,从今年国庆长假来看,机票价格总体保持“量增价稳”的格局。根据公开数据和民航经济与发展研究所(AIR)数据库,长假期间国内机票日预订量同比增幅超过5%,但航司运力投放也在5%左右,供需增速基本匹配。主要航线国际运力增幅超过10%,在平抑国际机票价格的同时,国内运力供给偏紧,稳住了国内票价。

李晓津认为,航司定价策略日趋成熟也是今年票价趋于平稳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航司促销力度较大,而今年以来采用 “低价预售、逐步提价” 策略,提前锁定客源,并根据预订进度动态调整价格。旅客购票时间也较前两年提前,降低了航司临期 “甩票” 压力。

此外,在国家反内卷的大背景下,中国民航协会推动的自律公约已于8月中旬落地,航司间价格协调机制完善,有效避免了恶性价格竞争。而携程、去哪儿、飞猪等头部OTA(在线旅行社)与航司同频共振,不再盲目降价促销,也有效维护了行业秩序。

中亚航线机票价格

中亚航线成黑马,节后错峰更具性价比

在出境游方面,中亚国家成为今年国庆长假最大黑马。10月2日和10月3日,上海、北京飞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最低机票价格仍超过2000元,多趟航班经济舱售罄。李晓津认为中亚航线有望成为未来航司新的增长点。

对于等不到“跳水”的游客来说,节后错峰仍然具有性价比。去哪儿数据显示,上海往返东京,10月2日出发、10月9日返回的机票价格较1日出发、8日返回便宜三成以上,立省2000多元;同样的错峰时间,北京往返吉隆坡,则便宜超四成。去哪儿数据显示,节后3天(10月9日—11日),出境游热门目的地预订量同比增长近一倍。

结语

今年国庆期间,机票价格走势分化明显,国内航线价格跳水,国际航线反涨。旅客在购票时需根据自身需求和行程安排,合理选择购票时机。同时,节后错峰出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能避开人流高峰,又能享受更优惠的机票价格。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