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互联互通再获新进展,跨境二维码支付或迎爆发期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明确指出,推动支付互联互通是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继今年6月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后,7月30日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正式上线试运行,截至9月11日已累计处理业务198.1万笔,交易金额达4.27亿元,标志着我国跨境支付体系迈入标准化新阶段。
统一网关破解跨境支付三大痛点
据资深行业专家分析,传统跨境支付存在“两两对接”模式导致的标准不统一、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三大难题。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通过建立标准化清算信息流转机制,不涉及资金实际划转,仅负责交易信息的高效转接,有效提升了支付效率与安全性。数据显示,试运行期间通过网关处理的跨境支付业务已实现用户端无感操作,交易信息实时处理成功率达99.7%。
全球支付网络加速成型
自2025年初启动建设以来,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已形成覆盖12个国家和地区的支付网络。目前接入机构包括中国银联、网联清算、支付宝、财付通等23家境内外机构,支持“外包内用”“内包外用”四大业务场景:
蚂蚁集团CEO韩歆毅透露,作为首批试点机构,支付宝通过统一网关实现“一点接入、全网受理”,接入效率提升60%以上。目前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商户已可通过统一网关受理中国游客支付。
基础设施升级重构产业生态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统一网关作为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核心价值在于建立标准化合作框架。过去境外钱包进入中国市场需与多家机构单独对接,成本高昂且体验不一。现在通过统一接口,境外机构接入成本降低75%,技术对接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2周。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胥莉分析认为,统一网关解决了境内二维码标准不统一导致的“出海”难题。境内支付机构过去采用两两对接模式,造成无序竞争和市场碎片化。现在通过标准化网关,微信、支付宝等头部平台与中小机构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拓展海外市场。
安全与效率的双重保障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强调,统一网关作为To B层信息转接枢纽,通过数据加密和实时监控技术,将欺诈交易识别率提升至98.6%。同时,网关不介入资金清算的设计,确保了资金路径透明可追溯,符合国际反洗钱监管要求。
从商户端看,统一网关使中国商户能够无缝接入境外钱包,泰国Central百货接入后,中国游客消费占比提升27%。对境外用户而言,在新加坡使用Touch'n Go钱包扫描中国商户二维码的支付成功率达99.2%,较传统模式提升40个百分点。
随着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正在构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支付网络。专家预测,到2026年通过统一网关处理的跨境支付业务规模将突破千亿元,中国支付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望进入全球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