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风投界对人工智能(AI)的狂热浪潮中,由知名投资人Peter Thiel创立的Founders Fund也悄然转变了投资策略。这家曾公开警告AI泡沫风险的风投机构,如今正从谨慎观望转向对少数关键AI公司进行大规模的集中押注。
在近期举办的年度投资者大会上,Founders Fund正式明确了其新策略——计划将资金和资源集中投向投资组合中最大的AI赌注。这一决策标志着该机构在AI领域的投资哲学发生了重大转变。
据科技媒体Information报道,知情人士透露,Founders Fund的核心投资标的包括AI领域领军者OpenAI、数据中心建设商Crusoe,以及该机构内部孵化的核燃料初创公司General Matter。这些选择反映了该基金对AI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深度布局。
这一战略调整之所以引发关注,不仅因为Thiel本人曾将当前AI热潮比作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更因为Founders Fund此前在生成式AI初创公司投资方面一直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2023年初首次投资OpenAI后,该基金并未像同行那样广泛布局AI模型开发商和应用公司。
这种“少而精”的打法与Andreessen Horowitz、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等竞争对手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正将赌注广泛分散在AI赛道的多个模型制造商和应用初创公司中,试图通过“广撒网”捕捉行业机遇。
Founders Fund策略的核心,是与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共享的一个信念:AI领域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够最快达到巨大规模的公司。在投资者大会上,Thiel与Altman同台阐述了这一观点,为该基金近期对OpenAI约10亿美元的投资提供了战略注解——这笔投资是Founders Fund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投资之一。
Altman在会上透露,OpenAI将继续利用数十亿美元资本投资先进芯片和数据中心,同时加速招聘以拓展更多业务。根据本周一次员工股票出售计算,OpenAI的估值已达5000亿美元,成为全球“单位员工价值最高的公司”,并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寻求公开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Thiel与Altman的渊源可追溯至十多年前。当时,Thiel就投资了Altman的风险基金Hydrazine Capital;2015年OpenAI成立时,Thiel也被列为其最初的捐助者之一。
将资金集中投向少数心仪公司,一直是Founders Fund的标志性打法。此次在AI领域的集中押注,可视为其长期“反共识”投资哲学的延续,而非策略颠覆。这一理念与Thiel长期坚持的“最佳投资是投向能创造垄断而非在现有市场竞争的公司”的观点高度契合。
过去,该基金通过早期对Airbnb、Palantir以及国防承包商Anduril等公司的重注获得了丰厚回报。其中最经典的案例是SpaceX:当其他人对投资火箭发射犹豫不决时,Founders Fund果断入局。该基金在会上透露,其从2008年开始对SpaceX的总计6.71亿美元投资,如今已增值至203亿美元(包括当前持股和已出售部分),回报超过30倍。
如今,这一打法正被复制到其最新的增长基金中。Founders Fund向投资者表示,计划从其最新的46亿美元增长阶段基金中支持约10家公司。相比之下,其规模较小的第二期和第一期增长基金分别投资了15家和31家公司。
报道援引一位熟悉该公司回报的人士观点称,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其2020年募集的17亿美元首期增长基金实现了10%的费后净内部收益率(IRR),而2022年募集的34亿美元第二期增长基金则实现了24%的IRR。
Founders Fund的集中策略并非盲目下注,而是计划在AI业务的每一个层面都支持一家主导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该基金试图精准覆盖从能源、算力基础设施到模型和应用的全产业链:
唯一被Founders Fund暂时回避的领域是AI芯片。在会上列出的五类AI公司中,芯片是其唯一尚未进行任何重大押注的类别,该市场目前由英伟达主导。
这场由Peter Thiel领衔的策略转向,不仅重塑了Founders Fund的投资版图,更可能重新定义风投机构在AI时代的竞争规则。当多数机构仍在“广撒网”与“精耕作”之间摇摆时,Founders Fund已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