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银平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港股上市银行甘肃银行(2139.HK)近日宣布重大人事变动,委任石海龙为新任执行董事兼行长。这一任命标志着这家总资产达4275亿元的省级城商行正式开启战略转型新篇章。
根据9月15日公告,石海龙自9月起已担任甘肃银行党委副书记,待监管核准后将正式履职。原行长王锡真则调任华龙证券董事长,结束了其三年多的甘肃银行主帅生涯。
52岁金融全才接棒,横跨多领域
新任行长石海龙现年52岁,职业生涯堪称地方金融领域的“全能型老将”。其履历覆盖政府金融办、银保监系统、农信社、城商行及金控集团等多个领域。此前担任甘肃金控集团副总经理期间,他深度参与地方金融体系改革,对甘肃省经济金融生态有着深刻理解。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甘肃银行总资产达4274.82亿元,较王锡真2022年5月上任时增长14.07%。但同期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92%,利息净收入创近十年新低,凸显新行长面临的转型压力。
图源:罐头图库
业绩承压:利息净收入十年最低
甘肃银行2018年上市首年即创下88.72亿元营收、34.4亿元净利润的巅峰,但次年净利润骤降85.13%至5.11亿元。2025年上半年虽实现3.9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11%),但营收仅27.17亿元,同比下降13.92%。
核心问题在于利息净收入持续萎缩。作为占营收80%的主力来源,该指标2024年同比下降14.69%至46.36亿元,2025年上半年再降11.43%。贷款平均收益率从2024年的4.12%持续下滑,存款成本率降幅却不足贷款利率降幅的三分之一,导致净息差收窄至1.12%,在上市银行中排名倒数第五。
资产质量:不良率持续下降但基数仍高
在风险管控方面,甘肃银行通过连续八年向甘肃资管转让不良资产(累计处置本金238亿元),将不良率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85%。但这一水平仍高于所有A股上市银行,在31家港股银行中位列第八。
细分领域看,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高达18.48%,自2021年起持续维持在17%以上。虽然该类贷款仅占零售贷款的10%左右,但高不良率已制约信贷扩张能力。上半年公司贷款不良率维持在1.46%的较低水平,显示企业端风险相对可控。
图源:罐头图库
转型挑战:股价缩水与战略期待
市场对甘肃银行的转型成效存疑。其股价从发行价2.69港元跌至0.275港元(9月17日收盘),市值较2022年末缩水三分之二至41.44亿港元。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持续处置不良资产虽能改善财务指标,但根本解决盈利问题需优化收入结构。
新行长石海龙面临三重考验:如何提升净息差至行业平均水平以上、如何压降个人经营贷不良率、如何拓展非息收入渠道。其政府与监管部门任职经历,或为银行争取政策支持、深化政企合作提供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现任董事长刘青将于明年3月年满60周岁,董事长换任或与行长更迭形成管理层联动调整。这家西北首家上市城商行的转型成效,将成为观察区域性银行突围的重要样本。
图源:罐头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