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戈系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反内卷”政策不仅针对企业无序竞争,更被视为扭转宏观价格持续趋弱的重要手段。然而,近期供给约束预期虽有所强化,但相关品类价格在经历短期脉冲后再次回落。若需求端仍是决定性因素,其未来走势将如何?
来源:WIND,笔者测算
注:商品包括生猪、汽车、螺纹钢、焦炭、水泥、氧化铝、多晶硅、碳酸锂等。
从历史经验看,化债有助于阶段性改善地方政府和城投企业的流动性状况,从而“防风险”。但化债期间,基建等投资需求往往走弱,对“稳增长”形成制约。本轮化债中,地方融资平台加速出清,城投债净融资持续为负,城投企业有息负债基本零增长。这一现象部分解释了今年政府发债与基建投资的趋势背离。
来源:WIND,笔者测算
注:发债为政府债净融资(剔除用于化债)占GDP比重。
与过往“投资于物”不同,当前财政支出理念正逐步转向“投资于人”。今年以来,民生支出进度不断加快,而基建支出显著放缓。这一转变虽有利于长期经济发展,但对短期总需求扩张的效果有限或存在滞后。
来源:WIND,笔者测算
注:“投资于物”包括一般公共预算中基建相关支出;“投资于人”包括一般公共预算中民生相关支出及“以旧换新”等补贴。
展望未来,土地出让收入或持续趋缓,化债压力仍存。因此,“提前下达部分明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前使用化债额度”成为必然。当前实现全年经济增速目标的压力介于前两年之间,逆周期政策力度或随之调整。
来源:WIND,笔者测算
风险提示:预期非线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