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小红书电商:走窄路能否闯出大市场?

时间:2025-09-18 16:09:25 来源:金角财经 作者:金角财经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Chester

小红书冰火两重天:监管与利润的双重考验

9月11日,网信部门针对小红书热搜榜单管理不善、频繁炒作明星动态等问题进行约谈处罚。然而,监管压力并未拖慢其发展步伐——外媒披露小红书今年利润预计翻三倍至30亿美元,估值攀升至310亿美元,超过Pinterest同期收益的50%。

利润激增再次将外界目光聚焦到小红书长期不温不火的电商业务上。从“买手电商”到“生活方式电商”,小红书的电商战略正经历关键转型。

“市集”登场:小红书电商的终极入口

2023年,小红书通过“买手电商”概念实现首次盈利;2024年升级为“生活方式电商”,全年GMV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45%。今年8月,电商功能正式升级为一级入口“市集”,彰显其全力推进电商的决心。

“市集”能否成为小红书电商的突破口?回顾过往,其电商业务几经概念迭代,如今“市集”的正式上线,或许正是打通电商闭环的关键一步。

主理人出没的市集:95后创业者的新舞台

8月28日,小红书邀请百余商家参与上海线下市集,以时尚、手作等“小而美”品类为主,场景充满“小红书味”。这些商家多拥有独立品牌,被平台称为“主理人”。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小红书开店商家中半数为95后首次创业者,月活购买用户中95后占比达70%。超半数商家从用户转型为消费者,更懂粉丝需求,通过笔记与直播实现深度互动。

95后商家米塔表示,市集功能上线后,店铺笔记与直播间曝光量显著提升,流量更精准。她认为,这与小红书对非标品商家的扶持密切相关。

从“友好市集”到一级入口:快速迭代的电商战略

今年5月,小红书宣布取消618大促,推出“友好市集”功能,6月1日上线时入口位于个人页面。7月开始招商,8月初完成内部测试,8月底正式升级为一级入口。

一级入口的改动对社交产品意义重大,快速迭代凸显小红书对电商业务的重视。“市集”取代了原有的短视频流“热门”入口,但布局与抖音商城截然不同。



| 个人主页上的“友好市集”入口。

“市集”顶部导航栏包含市集直播、买手橱窗、新品首发等频道,下方采用小红书标志性的双列流布局,集中展示商品笔记、带货直播间与购物链接。



| “市集”(右)取代“热门”(左)。

相比抖音商城的“货架”属性,“市集”更强调社区氛围。用户可在闲暇时随意浏览,被“种草”后下单,形成“可买、可逛”的独特体验。

小众非标品的秘密:买手电商的差异化之路

“生活方式电商”的核心仍是2023年推出的买手电商模式。这一年,董洁、章小蕙与伊能静三位主播创下5000万GMV纪录,推动小红书全面加码买手电商。

在电商竞争激烈的当下,小红书选择了一条“反直觉”的路:通过买手电商主打差异化。这一模式在欧洲早已成熟,如德国的Zalando、法国的ASOS等平台,均以买手制为核心,聚合独立品牌,主打小众、高溢价的非标品。

欧洲消费者的习惯清晰:非标品消费依赖独立站,标品消费则选择亚马逊。小红书的选择与此类似——将标品流量交给货架电商,自身聚焦非标品。

今年5月,小红书开启与淘天、京东、拼多多等平台的“种草直达”合作,用户可在笔记上跳转至淘宝下单。这种“半闭环电商”既顺应了用户习惯,又让小红书赚取广告费,闭环部分则留给市集与非标品。

标品让位,非标品崛起:小红书的电商逻辑

小红书电商存在明显短板:标品缺乏价格优势,履约能力不足。与其硬碰硬,不如集中精力发展非标品。近期,平台加大对非标品商家的扶持,商家米塔感受到明显变化:“即使不投流,曝光量也上升,平台服务提升。”

标品商家流失未必是坏事。非标品天然具备小众性与美学价值,更容易产出差异化内容。米塔的日常就是例子:她在直播间展示细节,拍摄精美图文笔记,用审美打动用户,而非依赖低价竞争。

由此可见,小红书的电商核心并非价格驱动,而是基于信任、认同和情绪价值的成交。

还有多久上岸?小红书的挑战与机遇

小红书押注小众和垂直门类,虽利润率更高,但体量难与标品相比。以董洁、章小蕙为例,单场成交额最高仅5000万元,与抖音头部主播差距显著。

小红书或许有意控制头部主播体量,以分散风险。但完全依赖中腰部主播,规模化仍面临挑战。

非标品的品质依赖主理人良心,品控问题频发。今年5月,小红书因种草翻车、虚假推荐被约谈,此前也曝出隐性涨价、货不对板等问题。

拓展兴趣圈层:小红书的破局之道

小红书开始拓展社区兴趣圈层,目前已有超过2500个细分标签。二次元与游戏跃升为第三、第四大垂类,瞄准“谷子经济”市场。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小红书通过流量扶持,培养用户在平台内发帖、社交、交易的习惯。

从产品策略看,小红书仍十分谨慎。截至目前,不少用户的“市集”功能仍未成为一级入口,平台在8月底才开始面向深度电商用户测试,逐步放量。

线下业务同样如此。小红书本地生活会员服务“小红卡”首期仅在上海、杭州、广州三城开放,持卡用户可享折扣,未来将逐步拓展。

中国电商的“第三极”?小红书的野心与现实

在全球电商版图中,美国以亚马逊为代表,中国以拼多多、抖音为标杆,均聚焦规模与效率。小红书的“生活方式电商”试图开辟第三条道路——用内容、信任与兴趣构建新的消费逻辑。

它能否成为中国电商的“第三极”?答案尚未揭晓。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一个被低价与效率主宰的市场里,小红书正在尝试书写一份截然不同的可能性。

参考资料:

虎嗅《小红书为恰饭拼了》

互联网怪盗团《小红书让我看到了直播的另一种可能性》

娱乐独角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式的小红书女星直播,醉翁之意在“买手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