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孙华秋
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孙华秋
编辑|韩迅
2025年9月以来,国产IGBT龙头企业斯达半导(603290.SH)两名副总经理连续减持股份,这一密集动作引发投资者对行业前景与企业发展的深度关注。尽管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6.25%,但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2.72%的“增收不增利”现象,更让市场对这家功率半导体龙头的未来走向充满疑问。
业绩反转背后:营收增长与利润承压并存
作为电力电子领域的核心器件,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与SiC(碳化硅)、GaN(氮化镓)共同构成工业控制与自动化的“心脏”,承担着电压、电流、频率等关键参数的调控功能。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持续扩容,Omida数据显示,2023年市场规模达503亿美元,预计2027年增至596亿美元;其中IGBT细分领域增长更为显著,WSTS预测其全球规模将从2023年的90亿美元跃升至2026年的121亿美元,中国作为最大消费市场,同期规模将从32亿美元增至42亿美元。
斯达半导作为国产IGBT龙头,产品矩阵覆盖IGBT、SiC MOSFET、GaN HEMT等功率器件,以及汽车级与工业级MCU、栅极驱动IC芯片,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2017-2023年,公司营收从4.38亿元增至36.63亿元,归母净利润从0.53亿元跃升至9.10亿元,增长势头强劲。然而,2024年受市场竞争加剧、光伏行业去库存等因素影响,公司营收同比下滑7.44%,归母净利润降幅达44.24%,毛利率从37.51%收窄至31.55%。
2025年上半年,斯达半导营收同比回升26.25%,但归母净利润仅微增0.26%,扣非净利润下滑2.72%,“增收不增利”特征明显。公司解释称,功率半导体行业面临供需调整与价格竞争压力,下游工业控制领域需求疲软,光伏行业库存调整导致短期需求收缩,尽管新能源汽车与变频白色家电行业仍保持增长,但整体盈利压力未减。
高管减持与股东套现:市场信号如何解读?
2025年半年报披露后,斯达半导副总经理汤艺和戴志展于9-10月初密集减持,累计套现约1655万元。与此同时,第二大股东浙江兴得利纺织有限公司在8-9月减持82.41万股,按区间均价101.61元/股计算,套现超8000万元。高管与股东的减持行为,叠加业绩波动,引发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担忧。
破局之道:高端化+定制化,开拓新兴增长极
面对行业结构性调整,斯达半导以“高端化+定制化”为核心策略,一方面巩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工业控制等核心赛道,另一方面加速布局AI服务器电源、数据中心、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作为国内车规级IGBT/SiC模块主要供应商,持续推进产品迭代与海外市场渗透。2025年上半年,其搭载第七代微沟槽技术的750V/1200V IGBT模块放量,Plus版芯片批量装车,车规级MCU产品预计2026年底小批量供货,进一步完善产品生态。
新能源发电领域,2025年需求回暖带动板块业绩大幅回升,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超200%。公司推出第八代微沟槽1400V IGBT芯片平台、第二代1400V SiC MOSFET芯片平台,提升芯片出流能力,同时750V/1200V SiC MOSFET分立器件启动批量交付,抢占风光储市场。
家电行业成为新增长点,2025年上半年变频白色家电及其他行业营收达2.15亿元,同比增长63.31%。此外,公司在AI服务器电源、数据中心领域已通过客户批量应用,下一代AI服务器电源所需的IGBT、SiC MOSFET、GaN产品正加速开发,计划2026年推向市场。
新兴领域拓展成效显著:车规级IGBT/SiC MOSFET模块拿下多个低空飞行器项目定点并启动批量装机,首次切入商业航空领域,获得载人电动商用飞行器定点,预计2026年批量销售;数据中心产品已应用于服务器电源及设备,卡位高算力时代核心赛道。
核心观点:关注毛利率修复与新兴领域落地
斯达半导2024年业绩短暂下滑后,2025年上半年营收迅速回升,但盈利端仍承压。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领域需求维持高景气,SiC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布局潜力可期。投资者可重点跟踪四大方向:一是毛利率企稳信号,判断盈利修复节奏;二是SiC业务放量节奏,影响盈利弹性;三是海外订单落地节奏,关乎全球化布局成效;四是新兴领域拓展,尤其是商业航空、AI服务器等领域的产品研发与商业化落地,能否打开业绩天花板。
若上述指标超预期,斯达半导的盈利修复与估值提升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反之,若行业价格战加剧或技术迭代不及预期,需警惕业绩进一步承压风险。
(全文2177字)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业研究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业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