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刘银平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随着监管批文落地,青银理财长达两年的总裁职位空缺终于画上句号。杜杰正式获批出任青银理财总裁,这位来自青岛银行(002948.SZ)金融市场部的资深管理者,将执掌这家成立五年却经历多次高管更迭的城商行理财子公司。
作为北方首家城商行理财子公司,青银理财曾以快速扩张的理财规模引发市场关注,但近年来却陷入规模收缩与业绩下滑的双重困境,尤其是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新任总裁面临严峻挑战。
1
悬缺两年终迎新帅,代总裁未“转正”即离任
2020年9月,青银理财在资管转型浪潮中成立,成为全国第六家城商行理财子公司。成立之初,母行青岛银行派出精锐团队:副行长刘鹏兼任首任董事长,资产负债部总裁王茜出任首任总裁。
刘鹏拥有牛津大学硕士学位,曾在农业银行青岛分行、恒丰银行任职,2019年升任青岛银行副行长,2021年兼任执行董事,堪称银行界的“少壮派”代表。王茜作为“80后”海归精英,持有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工程硕士学位,曾主导青岛银行多项核心业务。
这对“黄金搭档”曾被市场寄予厚望,试图在竞争激烈的理财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2023年11月,平静局面被打破。刘鹏卸任董事长职务,保留党委书记职务,王茜由总裁升任董事长。随着总裁职位空缺,原副总裁唐建卓开始代履总裁职责。然而,这场看似平稳的交接却成为后续连环变局的开端。

图源:罐头图库
令人意外的是,王茜的董事长生涯仅维持三个月。2024年2月,她突然离任并转投汇华理财担任总经理,引发业内震动。
汇华理财作为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由东方汇理与中国银行理财子公司中银理财合资成立。尽管其2025年上半年规模约280亿元,与青银理财差距显著,但王茜仍选择从董事长职位“降级”为总经理,背后的职业考量引发诸多猜测。
王茜离职后,刘鹏不得不重新代履董事长职务。期间市场曾传出中国银行伦敦分行高管接任的消息,但最终董事长一职仍由“自家人”出任。2024年7月,青岛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赵煊正式履职董事长。
与此同时,总裁职位的角逐也进入白热化阶段。2024年5月,代总裁唐建卓获批担任董事、副总裁(主持工作),但迟迟未能“转正”。同月,监管部门核准了李振国、刘文佳、于青3名董事以及王文静董事会秘书、毛克首席合规官的任职资格。
密集的人事任命被视为青银理财完善公司治理的关键一步,但核心领导岗位的“代管”状态也折射出公司在战略抉择上的审慎态度。

图源:罐头图库
代履总裁1年9个月后,唐建卓传出离任消息,下一站或为渤银理财。与此同时,青岛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杜杰拟任青银理财总裁,其深耕金融市场线条的经验或成为破局关键。
五年间,青银理财经历了三任董事长更迭、两任(代)总裁离任,且总裁职位有近两年时间处于空缺状态。这种高管频繁变动并非个例,“理财一哥”招银理财成立六年来也已历任3任董事长、4任总裁,平均任职时间不足两年。
2
理财规模跌破2000亿,净利润连降三年
青银理财的成立赶上了资管变革的大潮,青岛银行也因此成为少数拥有理财子公司的城商行之一。2021年,其理财管理规模增至1678.04亿元,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达6.16亿元、4.08亿元,迎来业绩高峰。
2022年,规模同比增长近20%至2008.15亿元。尽管当年市场遭遇“股债双杀”,青银理财却成为少数“零破净”的理财公司,表现亮眼。
然而,2022年末的一纸罚单指出青岛银行存在理财产品相互交易调节收益的问题;2023年3月,相关责任人因同类问题被监管警告,“零破净”的成色引发质疑。
自2022年起,青银理财遭遇营收、净利润双降,且此后未再回到2021年的水平,尤其是净利润连降三年。2024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5.5亿元、2.97亿元,创成立以来的最低水平,理财管理规模也回落至2000亿元以下。
2025年上半年末,理财管理规模1894.8亿元,较去年末下降4.94%,在31家理财公司中位列第25位,成为少数规模下降的公司之一。同期,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25亿元、1.5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0.98%、14.05%。

数据来源:青岛银行财报
在销售渠道方面,青银理财积极拓展行外代销渠道,代销机构从2023年的30家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95家。然而,渠道拓宽并未阻止理财规模下滑。
在“普益标准”发布的“银行理财能力排名”中,青银理财在2023-2024年连续两年城商系理财机构综合理财能力排名第8,较2022年的第5名下降3位。
受净值化、市场利率下行影响,近两年理财产品规模增长缓慢,与公募基金的差距逐渐拉大。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行业马太效应显现,头部理财公司凭借渠道、投研和品牌优势更容易获取优质资源,而中小型机构在独立展业能力、系统建设和人才储备上均处劣势。

图源:罐头图库
从产品结构来看,青银理财以风险等级偏低的固收理财为主。目前存续期的631只产品中,固收类占628只,混合类仅3只。上半年发行的213只产品全部为固收类理财,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规模合计占比仅0.1%。
王蓬博认为,股市回暖与理财收益率下行形成对比,确实对理财规模扩张构成压力。但大量稳健型投资者仍以保值为首要目标,对波动容忍度低,因此理财并不会被完全替代,而是面临客户分层挑战。
银行系理财子公司普遍面临市场化转型压力,传统银行体系与其他资管行业在薪酬机制、业务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人才流动加剧。同时,理财行业竞争白热化,头部机构加速“挖角”,也是高管变动频繁的重要原因。
青银理财的人事变迁,某种程度上也是银行理财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在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杜杰这位青岛银行老将接过重担,他的上任能否终结这场“旋转门”戏码,带领青银理财走上稳健发展之路,市场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