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成都老板留置180天后回归,*ST立航仅剩百天保壳战

时间:2025-09-19 03:01:00 来源:壹只灰鸽子 作者:壹只灰鸽子

资本市场永远不乏戏剧性转折,而这一次的焦点落在了A股上市公司*ST立航身上。近日,这家军工概念股的实际控制人刘随阳在经历180天监察委留置后重获自由,但等待他的并非坦途——公司正站在退市悬崖边缘,留给团队的时间仅剩最后100天。

*ST立航办公场景

百亿市值悬于一线:实控人股权面临归零风险

作为持股63.35%的控股股东,刘随阳个人持有股票按当前市值计算约11亿元。但这份财富存在致命前提:公司必须维持A股上市地位。根据沪深交易所规则,若2025年全年营收低于3亿元,*ST立航将直接触发终止上市条款。这意味着,留给这位航空业老兵的翻身窗口期,正在以小时为单位快速流逝。

从军工新贵到退市边缘:三年间命运急转直下

回溯这家川籍企业的发展轨迹,堪称资本市场「过山车」典范。2022年3月,立航科技顶着军工光环登陆上交所主板,首年即创下3.7亿元营收纪录。然而好景不长,次年业绩便出现断崖式下跌,营收规模跌破3亿元警戒线,直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

讽刺的是,这家以「变脸」速度闻名的企业,恰好扎根于川剧发源地四川。正如业内人士调侃:「川剧变脸讲究快准狠,但资本市场回脸需要真功夫。」当前摆在刘随阳面前的,正是如何让公司重新戴上「优质上市公司」的面具。

核心业务双轮驱动:为何难抵行业寒冬?

立航科技的主营业务包含两大板块:飞机零部件制造与地面保障设备研发。其中地面保障设备涵盖挂弹车等关键装备,直接服务于军方战机维护体系。按常理,军工订单具有高度稳定性,但企业仍陷入亏损泥潭,暴露出深层经营问题。

立航科技生产车间

技术派创业者的二十年沉浮录

刘随阳的航空生涯始于1984年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自动控制专业毕业,随后在成飞集团度过15年工程师生涯。2000年转战商业战场后,他先在仪器仪表企业积累管理经验,2003年创立立航科技前身,从航空零部件代理逐步转型为自主研发。

企业真正迎来爆发是在2013年军队改革后。随着空海军装备升级换代加速,立航科技切入的地面保障设备赛道迎来需求井喷,营收从千万级跃升至亿元规模。但这种依赖行业红利的增长模式,在2022年航空装备采购调整期暴露出致命缺陷。

百天倒计时:重组或是唯一生机

数据显示,2017-2019年间立航科技研发费用率平均仅1.1%,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重销售轻研发」的策略,导致企业在行业下行期毫无抵抗能力。如今要在100天内实现3亿元营收目标,单纯依靠现有业务已无可能。

刘随阳工作照

市场普遍认为,资产重组是立航科技最后的救命稻草。但这条路充满荆棘:需要协调债权人、监管机构、潜在战略投资者等多方利益,更要在百天时间内完成尽调、方案制定、股东大会审议等复杂流程。对刚走出留置场所的刘随阳而言,这无疑是一场与时间的生死赛跑。

资本市场的残酷寓言:实力才是硬道理

从成飞工程师到上市公司掌门人,刘随阳的前半生完美演绎了技术精英的创业传奇。但当行业红利消退,监管利剑高悬,这位航空业老将不得不面对最残酷的商业法则:在资本市场,运气可以让你起飞,但只有实力才能让你安全着陆。

随着100天倒计时开启,*ST立航的保壳战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这场关乎企业存亡、股东利益、员工生计的博弈,终将写下中国资本市场又一个经典案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