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发生在成都的新能源车爆燃事故,将汽车门把手的隐蔽安全机制推上舆论风口。当隐藏式设计成为主流,五花八门的开门方式能否在关键时刻保障驾乘人员安全?
10月16日,第一财经记者在上海某大型商圈对特斯拉、小鹏、问界等12个主流品牌展开随机测试,发现尽管隐藏式门把手占据市场主流,但其安全逻辑与操作方式却呈现显著差异。多名销售反馈,自"10.13成都小米SU7爆燃事故"后,消费者对门把手安全机制的关注度大幅提升。
本次测试车型包括:特斯拉Model Y、极氪001/7x/9x、丰田bz5/铂智3x、问界M8 EV/M5、小鹏P7/MONA 03、长城欧拉/哈弗、大众与众06。从动力类型看,测试车辆涵盖纯电动与插电混动;从门把手类型看,电子式与机械式设计并存,但机械式把手多局限于车内,外部仍以隐藏式设计为主。
在遥控钥匙解锁后,不同车型的开门逻辑呈现明显分化: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同一品牌内部也存在设计差异。例如问界M5采用隐藏式+平推式组合,而M8则升级为感应式+半隐藏设计。据销售透露,半隐藏式方案源自华为的优化建议,旨在平衡美观性与实用性。
在极端场景下,门把手的应急设计成为关键。极氪7X的销售介绍,该车型在紧急情况下会自动触发解锁功能,备用电源位于车辆后部;大众与众06则提供双重保障,既保留传统式车把手,又可在紧急时通过向上提拉把手的方式开门。
小鹏销售透露了一个判断门把手类型的技巧:将把手拉到底后,若车门无法关闭则为纯机械结构。以P7和MONA 03为例,前者采用电动旋出设计,后者则为纯机械式,后者成本更低但操作更直接。
在测试车型中,长城欧拉/哈弗与大众与众06坚持采用传统式门把手造型。长城销售表示,其设计理念强调"电车能耗,燃油车体验",因此未对门把手进行激进改造;大众销售也表达了类似观点,认为传统设计在可靠性上更具优势。
然而,隐藏式设计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记者发现,多数车型的车内机械开门装置位置隐蔽,有的藏于车门储物格底部,有的需四指摸索车门内侧,且缺乏醒目标识。这种设计在紧急情况下可能延误逃生时间。
部分品牌已开始改进。特斯拉最新车型将机械开门方式置于最显眼位置;大众与众06则直接保留传统门把手。这些调整反映出行业对安全与便利的重新权衡。
当汽车设计越来越强调科技感,门把手这一"小部件"的安全价值却愈发凸显。从电子感应到纯机械结构,不同品牌的选择背后,是对用户体验与安全底线的差异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