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GIC起诉蔚来:证券欺诈指控细节全解析

时间:2025-10-16 15:03:24 来源:鞭牛士 作者:鞭牛士


近日,一则涉及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的重大法律纠纷引发市场关注。据财新网报道,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已在美国联邦法院正式起诉蔚来汽车及其高管,指控其涉嫌证券欺诈行为。这起诉讼不仅因原告身份特殊而备受瞩目,更因涉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独特的商业模式争议而引发广泛讨论。

主权财富基金首度起诉中企 蔚来及高管被列被告

根据公开法律文书显示,GIC将蔚来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李斌以及前首席财务官奉玮列为共同被告。诉讼核心指控蔚来通过财务操作虚增收入和利润,导致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主权财富基金首次对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提起证券欺诈诉讼,具有标志性意义。

电池租赁模式成争议焦点 收入确认方式存分歧

案件争议集中于蔚来创新的“电池即服务”(BaaS)商业模式。在该模式下,消费者可购买不含电池的车辆,转而向蔚来与宁德时代等合作伙伴成立的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租赁电池。关键争议点在于收入确认方式:蔚来在向蔚能销售电池时一次性确认全部收入,而GIC认为根据美国会计准则,该收入应随用户按月支付租金逐步确认。

GIC在诉状中详细指出,蔚来于2020年8月成立蔚能的直接目的就是“优化”财务报表。通过这种操作,蔚来2020年第四季度收入从28.5亿元激增至66.4亿元,同比增幅达133%。GIC律师团队计算显示,若采用渐进式收入确认,蔚来当期业绩将大幅缩水,其股价也不可能在2021年初达到62美元的历史峰值。

控制权争议升级 蔚能或为“空壳”实体

诉讼另一焦点在于蔚来对蔚能的实际控制程度。GIC指控蔚能并非独立运营的实体,而是受蔚来实质控制的“空壳”公司。主要证据包括:

  • 股权结构设计精妙:2021年8月增资后,蔚来持有蔚能19.84%股份,恰低于可能触发控制推定的20%门槛
  • 实质经济利益突出:通过应收账款和担保安排,蔚来对蔚能的实际经济利益达55%
  • 经营自主权缺失:蔚能全部业务依赖蔚来,电池类型、数量及租金定价均由蔚来单方面决定

若法院认定蔚来实际控制蔚能,根据美国会计准则,蔚来需将蔚能财务数据合并报表,此前一次性确认的收入将失效,可能面临巨额财务调整。

蔚来回应:交易符合会计准则

面对指控,蔚来方面坚持其会计处理完全合规。公司声明称,电池控制权在交付蔚能时已实质转移,相关“履约义务”已完成,因此一次性确认收入符合会计准则要求。所有关联交易均在财报中充分披露,不存在误导投资者的情形。

诉讼暂缓审理 等待集体诉讼结果

据最新司法进展,该案已于2025年10月初被美国法院暂缓审理,需等待此前由美国投资者发起的集体诉讼案结果。这场涉及数十亿美元的财务纠纷,不仅将检验中美会计准则的协调性,更可能对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数据来源:财新网、美国联邦法院公开文书 转载自:电车界)

更多电动车行业资讯,请访问:http://www.evjee.cn/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