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邱德坤
近日,一则“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起诉蔚来”的消息在资本市场引发广泛关注。作为全球知名主权财富基金,GIC的诉讼动作迅速成为行业焦点。
根据公开信息,GIC指控蔚来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同成立的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存在虚增收入和利润的行为,并认为这一操作误导了投资者,导致GIC自身投资蒙受损失。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诉讼并非基于蔚来近期经营动态,而是源于2022年6月做空机构灰熊(Grizzly Research)发布的一份做空报告。
针对灰熊的指控,蔚来在2022年6月随即发布公告,明确表示该报告毫无价值,包含大量错误、未经证实的猜测以及误导性结论。为进一步澄清事实,蔚来于2022年8月26日发布详细公告,宣布公司已完成独立内部审查。审查过程由独立委员会主导,并邀请第三方专业顾问协助,包括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一家知名法务会计师事务所(非蔚来公司审计师)的法务会计专家。审查结果显示,所有指控均不成立,未发现任何不当之处。
2022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所针对灰熊做空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向蔚来发出问询函,要求公司就蔚能相关交易的会计处理进行解释说明。然而,后续美国证券交易所并未就此采取进一步行动,市场对此解读为监管层对蔚来澄清的认可。
针对灰熊的做空报告,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JP摩根、大和资本等国际知名投行相继发布报告,明确表示不支持灰熊的结论。这些机构指出,灰熊对蔚来电池资产管理业务(BaaS)的质疑,实际上是对BaaS模式的误读,混淆了相关概念和数据。德意志银行研究报告更是直言:“灰熊对蔚来电池资产管理业务的担忧毫无根据,商业模式的元素被严重误解。”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GIC首次对上市公司发起诉讼。此前,GIC已对高通、默克、新基医药、晖致、英国石油等多家跨国企业提起诉讼,指控这些企业的一些行为导致其投资遭受损失。一位投资机构分析师指出,GIC的诉讼行为具有双重目的:一是财务诉求,通过法律手段争取投资补偿;二是风险管理策略的一部分,在市场波动期通过法律手段对冲潜在投资损失。
编辑:杜妍
校对:王玥
制作:小茉
审核:陈思扬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