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正迎来新一轮价值重估窗口。随着AI技术从概念走向落地,头部互联网企业凭借数据积累与场景优势,成为本轮科技革命的核心受益者。腾讯股价逼近历史峰值的同时,阿里巴巴也通过战略转型摆脱电商标签,向AI驱动型科技巨头迈进。
9月24日,阿里巴巴H股单日暴涨9%,创下2021年以来新高,总市值达3.32万亿港元。这一突破性表现,与集团在AI领域的战略布局密不可分。在当日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首次披露AGI(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路线图,提出通过三个阶段实现超级人工智能(ASI)的终极目标:
为实现这一愿景,阿里巴巴宣布将原定三年3800亿元的AI基建投资计划持续加码。据远期规划,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将较2022年提升10倍,为ASI时代储备算力基础设施。
吴泳铭同时指出,大模型正在重塑数字生态格局:"AI Cloud将成为下一代计算机,未来全球智能体与机器人数量可能超过人口总数,这将彻底改变人类社会运行方式。"这种判断与海外科技巨头的估值重构形成呼应——苹果、微软、英伟达等公司股价持续创历史新高,其中英伟达凭借AI芯片供应地位成为全球市值第一企业。
但对比发现,中概互联网企业尚未充分享受AI红利。统计显示,2020年以来美股科技巨头普遍上涨超200%,而阿里、腾讯等中概股仍较历史高位下跌超40%。不过这种估值差异正在改变:
分析人士指出,海外资本正重新评估中国科技企业的核心价值。方舟投资除买入阿里外,还通过自主技术和机器人ETF增持百度,显示对中概AI产业链的长期信心。随着AI应用加速落地,拥有10亿级用户基础的互联网平台,其服务能力与商业价值将迎来指数级提升。
当前中概股估值修复呈现两大特征:一是科技巨头全球协作深化,二是估值体系向硬科技靠拢。预计未来三年,腾讯、阿里等企业有望率先突破万亿美元市值,重回全球科技企业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