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抢到iPhone17了吗?这款年度旗舰机发布后,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但鲜为人知的是,发往美国的iPhone17机型都带着'咖喱味'——由于关税政策影响,苹果已将美国市场订单全面转向印度组装。
此前业界普遍质疑印度制造能力,但现实是苹果通过'二次组装'模式规避风险:核心配件在中国完成生产后,运往印度进行最终组装。这种策略既降低关税成本,又试图培育印度产业链,避免过度依赖中国供应链。
然而深入分析iPhone利润构成,会发现印度想真正切入核心环节仍面临巨大挑战。iPhone配件体系分为三个层级:
印度目前仅能在少数连接件生产和组装环节实现替代,而这部分领域正是中国产业升级过程中向外转移的部分(以越南为代表)。这种转移具有必然性:当服装厂月薪1000元、电子厂3000元、汽车厂6000元时,劳动力升级推动产业转移成为经济规律。
国行版iPhone17屏幕:京东方技术实力解析
2025年上半年,京东方交出亮眼成绩单:营业收入1012.78亿元(同比+8.45%),归母净利润32.47亿元(同比+42.15%)。关键经营数据显示:
(图:越南立讯精密工厂,体现中国供应链全球化布局)
分业务板块看,京东方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
尽管三星、LG在OLED领域仍保持技术优势,但市场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2025年上半年全球超60%的OLED屏幕由中国生产,LCD领域更实现对三星的全面超越——三星自身LCD产品都需从京东方采购。
全球化布局:突破贸易壁垒的战略
美国对华技术打压虽导致京东方OLED业务增速受限(苹果受政策影响减少采购),但其在LCD领域的统治地位使美国市场难以割舍。通过墨西哥工厂覆盖美国20%的屏幕需求,京东方构建起'国内+海外'双供应链体系:
数据来源:iFind
大客户依赖与产业升级启示
作为华为折叠屏OLED独家供应商,京东方2025年上半年向华为供货超1200万片(占比17%)。值得注意的是,为降低成本,其华为订单大部分由越南工厂生产。这种布局揭示了中国产业升级的深层逻辑:
从服装厂到电子厂再到汽车厂的产业跃迁,印证了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必然性。正如京东方在显示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布局,正是这种升级路径在国家层面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