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商产业的迅猛发展,快递服务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近日多家快递公司上调上海收件价格的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面对这一涨价潮,我们不禁要问:这次的快递涨价究竟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
据澎湃新闻报道,9月19日,“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以及极兔快递五家公司的上海分公司,均发布了告客户书。内容一致为:“为执行国家关于各行业‘反内卷式’竞争,杜绝低价扰乱市场秩序的不当行为,持续为客户提供稳定的服务,回归良性发展,经研究决定,对上海区域所有用户的快递收件价格进行上调,请广大用户及时与属地网点询价确认。”
一位快递内部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上海地区快递涨价幅度并不算太大,总部给出了调整范围,具体定价权掌握在网点手中。例如,此前快递价格洼地广东地区上涨了0.4元至0.5元,单票均价涨至1.4元以上,而通常地区调价一般上涨0.2元左右。
该知情人士还表示,今年有快递公司开年就在抢市场份额,导致“内卷”加剧,多家公司只能跟进降价。国家反内卷政策发布后,各家先在价格洼地广东和“产粮区”义乌涨价,随后浙江、山东、湖南、江西等省份也陆续跟进,现在涨价的浪潮蔓延至了上海地区。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份提前完成了涨价。
此前,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解释称,快递价格战主要指电商快递的价格。快递行业具有规模效应,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效率越高,越有价格竞争优势。一旦快递单票价格回归正常范围,可能只是从目前单票价格上涨几毛钱。
近日,多家快递公司纷纷上调上海地区的收件价格,这一举动无疑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首先,快递公司上调价格是市场规律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回顾过往,快递行业的价格调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呈现出一种逐步蔓延的态势。此前,各家快递公司先在价格洼地广东以及被称为“产粮区”的义乌地区率先涨价。这两个地区的快递市场率先启动价格调整,为后续其他地区的涨价奠定了基础。此后,浙江、山东、湖南、江西等省份也陆续跟进。如今,涨价的浪潮蔓延至上海,这完全符合市场价格传导的规律。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经济活跃,快递业务量持续增长。快递公司在运营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下,上调价格以维持合理的利润空间,是市场机制下企业基于自身利益考量的正常决策。
其次,当前的快递涨价其实正是快递产业反内卷的一部分。近年来,快递行业深陷价格战,各家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断压低价格。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似乎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但实际上,这种非理性的价格竞争并不利于产业的长期发展。价格战导致快递公司利润微薄,甚至出现亏损,无法进行有效的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长此以往,快递服务质量难以提升,甚至可能出现恶性循环。
因此,快递公司通过涨价来缓解价格战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涨价有助于快递公司改善经营状况,提升服务质量,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快递服务。
第三,本轮涨价更多是为了推动快递产业进入良性循环,且价格传导至消费者的幅度有限,对普通民众的实际影响较小。从提价幅度来看,每几毛钱的调整微乎其微,远低于一次跨城高铁票价的零头。对于电商平台而言,这一成本增量也完全在可承受范围内,极大概率不会转嫁至终端消费者。
事实上,电商平台与快递企业之间存在长期合作协议,价格调整通常通过协商分摊,而非简单转嫁。更重要的是,此次涨价的核心目的并非“增收”,而是“提质”。增加的收入将主要用于改善末端派送网络、提升自动化分拣水平、保障快递员合理薪酬等关键环节。
第四,从长期来看,只有建立在合理价格基础上的利润才能持续推动快递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的非正常低价策略是不可持续的,它像一把双刃剑,既伤害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限制了行业的创新活力。当价格回归到能够覆盖成本并产生合理利润的水平时,企业才有动力去投资新技术、拓展新业务、提升员工素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也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最终惠及广大消费者。因此,多家快递公司上调上海收件价格,是快递产业反内卷、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
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对部分消费者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合理的涨价有助于快递公司改善经营状况,提升服务质量。这可能才是涨价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