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均普智能11亿定增布局智能机器人,股价重挫业绩承压

时间:2025-10-16 21:12:50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朱成呈


在资本市场聚焦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关键节点,智能制造领域再掀资本运作热潮。10月15日晚间,均普智能(688306.SH)披露定增预案,拟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不超过11.61亿元资金,其中5.51亿元将专项投入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根据公告,此次募资资金将重点投向三大领域: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5.51亿元)、医疗健康智能设备全球化(2.3亿元)、信息化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3.8亿元)。发行规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0%,对应3.68亿股上限。值得注意的是,该笔投资占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的1.12倍,凸显其战略转型决心。

作为均胜集团旗下智能制造核心平台,均普智能正从传统设备制造商向具身智能产业链关键参与者转型。公司已建成包含研发中心、测试车间、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智能机器人创新体系,其自主研发的“均普人形机器人研究院”已推出迭代版人形机器人“贾维斯”。

行业预测数据显示,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25.62亿元,2025年预计达63.39亿元(同比+147%),2030年或突破600亿元,2035年有望超过4000亿元。这一判断驱动均普智能加速布局,2023年以来已与禾川机器人、节卡机器人等12家机构建立联合研发体系,覆盖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算法优化等全链条。

技术突破方面,2025年4月均普人形机器人研究院与智元机器人合资成立普智未来,专注通用型人形机器人研发及工业场景二次开发。6月底,普智未来斩获2800万元生产销售订单,8月宣布计划年内下线2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含人形与轮式),2026年产能将扩至2000台。

但行业商业化进程仍存争议。iRobot创始人罗德尼·布鲁克斯指出,人类手部1.7万个触觉感受器的复杂性远超当前机器人技术,且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存在能量消耗与安全风险。其预测未来15年成功商业化机型可能转向轮式移动+多臂操作的混合结构。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刘彩羽认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正处于技术验证向规模化商业化的过渡期,垂类场景已现拐点,但全面落地仍需3-5年。当前硬件层面面临传感器、执行器等核心部件非标化与高成本问题,软件层面则存在多模态融合困难与训练数据稀缺等瓶颈。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国内已涌现多笔亿元级订单:智元机器人获数亿元工业订单,原力无限斩获2.6亿元文旅项目。但刘彩羽指出,受制于百万级整机成本(较工业替代需求阈值高3-5倍),大规模商业化仍需突破成本瓶颈。

对均普智能而言,此次激进布局或为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公司表示募投项目将深化具身智能业务布局,加速核心技术突破与场景拓展。但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0.32亿元(同比-7.86%),净亏损2776.70万元(同比缩窄8.65%),经营现金流3027.42万元(同比-84.64%)。在主营业务承压背景下,切入资金与技术双密集的具身智能赛道,无疑是一次高风险尝试。

资本市场已作出反应。10月16日,均普智能股价报收12.82元/股,重挫7.97%,总市值缩至157.47亿元。针对战略转型风险等问题,时代周报记者向公司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