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9月28日讯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存储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供需失衡危机。AI应用对存储容量的需求激增,直接导致DRAM及NAND闪存市场出现严重缺货现象,且这一趋势预计将在第四季度及2026年持续,推动存储价格进一步上涨。
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当前DRAM及NAND闪存市场的缺货情况比此前预测更为严峻,行业分析师普遍预计,今年四季度及2026年存储产品价格将迎来新一轮上涨。
这一缺货潮的背后,是全球云服务提供商对存储需求的急剧增加。为了应对AI时代的算力挑战,云厂商大幅上调了2026年的存储订单,导致存储三大原厂(SK海力士、美光、三星)的库存迅速告罄。未来,这些原厂的产能可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传统硬盘驱动器(HDD)大厂相继宣布减产,进一步加剧了存储市场的供应紧张。业内人士指出,HDD减产可能导致至少半年的供应不足,迫使部分订单转向固态硬盘(SSD),从而进一步加剧NAND闪存供应链的紧张局势。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全球存储行业多家厂商已相继开启调价模式。
继闪迪、美光、三星及西部数据宣布涨价后,存储模组大厂威刚近日宣布,自29日起停止DDR4报价,并将DDR5与NAND闪存优先供应给主要客户。与此同时,NAND闪存控制芯片大厂群联也已恢复部分报价,涨幅约10%,被视为NAND闪存市场“开涨信号”。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存储市场第四季度涨价已成定局。尽管10月合约价尚未正式敲定,但上游原厂涨价态度更为强势,涨幅可能超过原有预期。根据原有预期,DDR5合约价将上涨10%-15%,现货价将上涨15%-25%;DDR4合约价涨幅将超过10%,现货价涨幅将超过15%。
德邦证券分析指出,本轮存储行业的上行周期与以往有所不同。前两轮周期更多依赖于消费端发力,而本轮存储芯片的需求则更多源自大型科技公司在AI时代的算力基建,其持续性可能更强。
值得一提的是,美光在最新财报中表示,AI需求已全面扩散至数据中心、PC、手机及车用等应用领域,进一步凸显了存储市场在AI时代的重要性。
当前,海外存储原厂盈利需求急迫,且由于AI技术的高景气,相关产能正逐步转向高阶产品。叠加下半年传统备货旺季的到来,平安证券认为,自第二季度起DRAM和NAND Flash存储产品合约价有望筑底回升。同时,eSSD、RDIMM等企业级存储产品需求持续高企,相关存储产业链企业业绩有望迎来明显改善。建议关注江波龙、德明利、兆易创新、香农芯创、开普云、澜起科技、东芯股份、普冉股份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