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作为耐心资本和长线投资,其投资动向再次引发关注。
9月23日,据香港联合交易所披露的文件显示,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人寿”)于9月19日完成对中国儒意(00136.HK)的股份增持操作。
此次增持中,阳光人寿以2.8151港元/股的均价,累计购入中国儒意4000万股股份,涉及交易总金额约1.13亿港元。
这已经是阳光人寿第三次“加仓”中国儒意。
2022年,阳光人寿首次出手,认购中国儒意4.88亿股,该部分股份占中国儒意已发行股本的3.4%,未达到5%的举牌披露阈值。阳光人寿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24日,投资该股票的账面余额为10.90亿元。
2025年1月,阳光人寿再次出手,通过参与中国儒意非公开发行,以每股2.37港元的价格认购中国儒意6.54亿股,这样算来,此次豪掷15.5亿港元。
交易完成后,阳光人寿合计持有中国儒意11.42亿股普通股,占上市公司交易后扩大总股本的7.15%,由此触发举牌。
算上今年9月的这次增持,阳光人寿合计持有中国儒意的股份数量增至11.82亿股,对应的持股比例提升至7.2%。
三次增持,阳光人寿共投入约27.5亿港元。
中国儒意官网显示,该公司是一家以科技赋能的流媒体公司,积极布局互联网流媒体业务,以服务用户为核心,专注垂直纯付费订阅会员制。通过儒意影业强大的制片能力、南瓜电影先进的科技算法以及南瓜电影全程无广告的特色模式,为全球用户提供海量优质内容和极致的个性化观影体验。
财经众议院注意到,自2015年以来,中国儒意已经10年未进行现金分红。
而险资配置股票,一般选择股息率高的股票,因此金融、基建领域成为险资重点投资的领域,像中国儒意这样没有分红的“铁公鸡”很难进入险资的视野。
但阳光人寿就是选择这样的股票,这一操作让阳光人寿成为此轮险资举牌潮中首个文化传媒领域案例。
而且,中国儒意的业绩波动较大,也不符合险资通常选股遵循的业绩稳健要求。
根据中国儒意公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2.06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12.2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为13.03亿元,同比增长140%。
阳光保险董事长张维功作为驰骋资本市场多年的老将,是出于何种原因持续加码中国儒意这支股票?其另类思维让业界困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