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汽车价格战全面降温?车企转型方向何在

时间:2025-09-28 11:08:21 来源:江瀚视野 作者:江瀚视野

近年来,每当谈及汽车产业的焦点话题,价格战总是无法回避。近期,有媒体报道汽车价格战全面降温的消息,引发行业广泛关注。那么,在价格战逐渐平息后,汽车产业究竟该何去何从?车企又应如何调整战略方向?


汽车价格战:从狂热到降温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始于“最高降价9万元”的大规模汽车价格战已持续近两年半。近期,这一态势终于出现降温迹象。乘联会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按照车企官方降价或新车价格实质性突破近两年最低指导价的统计规则,今年7月仅有17款车型降价,较去年同期的23款和2023年同期的17款数量有所减少,市场保持相对稳定。

回顾过去几年,车企降价车型数量呈现明显波动。2020-2022年1-7月,降价车型约50款;2023年同期猛增至113款;2024年1-7月进一步提升至147款;而今年1-7月,降价新车数量为106款。从同期降价车型数量对比来看,进入今年以来,价格战明显缓和,降价促销力度大幅降低,尤其是4月之后,降价车型数量更是大幅减少。尽管市场尚未完全回归到价格战开启前的水平,但“熄火”态势已初步显现。

乘联会分析认为,2025年乘用车行业促销与降价均回归理性,市场秩序明显改善。2023年3月初,湖北省拉开的汽车价格战大幕曾引发全国范围内的降价潮。东风汽车集团旗下多品牌最高组合降价9万元的消息迅速传开,短短几天内,多个地方政府、主流汽车厂家、汽车经销商纷纷下场参战。然而,这场降价大潮虽然短期内带来了销量猛增及清库存效应,但也让汽车厂家、经销商以及消费者深陷其中。


不卷价格,车企该卷什么?

如今,汽车价格战似乎有了全面降温的迹象。那么,在这场价格战“退潮”之后,车企又该何去何从?不卷价格,究竟该卷什么?

价格战熄火:市场必然与压力释放

汽车价格战的熄火已是市场必然。经历了长期的价格战,各家车企都承受着巨大的市场压力。从成本层面来看,持续降价意味着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汽车生产涉及众多环节,从原材料采购、零部件制造到整车组装,每一个环节都有其成本底线。当价格战使得车价不断逼近甚至低于成本线时,车企的盈利能力将受到严重威胁。一些小型车企甚至可能因为无法承受长期的低价竞争而面临生存危机,而大型车企虽然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和成本管控能力,但长期的价格战也会对其财务状况造成负面影响,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可持续发展。

卷价格还导致市场进入观望情绪,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受到了较大的抑制。当消费者看到汽车价格不断波动,且预期未来价格还会进一步下降时,他们往往会选择持币观望,等待更合适的购车时机。这种观望情绪在市场中蔓延,使得汽车销量增长乏力,进一步加剧了车企的库存压力。车企为了消化库存,不得不继续降价,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

此外,价格战也对汽车品牌形象造成了损害。过度依赖价格竞争,会让消费者认为该品牌的产品价值不高,只能通过降价来吸引消费者。长期以往,品牌形象将难以提升,不利于企业在高端市场的发展。一些原本定位中高端的汽车品牌,在价格战的影响下,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结果导致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市场份额也逐渐被其他品牌蚕食。


以旧换新政策:打破价格战死循环

最近一年来,伴随着以旧换新的刺激作用,各地纷纷出台新政鼓励汽车消费,价格战的死循环逐渐被打破,市场开始进入了健康的复苏状态。政府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为消费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优惠,降低了他们的购车成本。消费者可以将手中的旧车进行置换,获得一定的补贴,这使得原本因价格因素而犹豫不决的消费者有了更强的购车动力。

各地政府还通过发放消费券、减免购置税等方式进一步刺激汽车消费。这些政策措施不仅直接惠及消费者,也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销售环境。例如,一些地方政府与当地车企合作,开展促销活动,既促进了本地汽车产业的发展,又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消费者的购车信心得到恢复,市场需求逐步释放,汽车市场的活跃度明显提高,之前的价格战困局也被一次性打破。


低价换市场:难以为继的策略

反观一众车企,国家的政策加持也让车企喘了一口气。对于车企来说,低价换市场的策略只能一时,难以持续。在价格战初期,一些车企可能通过降价迅速吸引了部分消费者,扩大了市场份额。然而,这种策略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当其他车企也纷纷跟进降价时,价格优势将不再明显,而且低价还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售后服务缩水等问题,影响消费者的购车体验和品牌忠诚度。

长期依赖价格竞争还会使车企忽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在价格战的压力下,车企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减少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导致产品技术落后,缺乏竞争力。而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缺乏技术创新的产品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最终被市场淘汰。但是,这就是一个囚徒困境,哪家车企也不敢轻言退出。如今,国家下场,既提供国补支持,又反内卷破局,最终帮助车企走出了价格战。


深度竞争:汽车行业的未来趋势

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汽车行业正从粗放式的“卷价格”转向深层次的“卷技术、卷体验、卷服务”的全面竞争格局。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逐渐成熟,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新的竞争焦点。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OTA升级等技术的应用,正在重新定义汽车的价值边界。消费者不再仅仅关注“能不能开”,更关心“好不好开”“智不智能”“安不安全”。

与此同时,用户体验和服务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购车咨询、试驾体验、交付流程到售后服务、充电便利性、用户社区运营,每一个环节都成为影响品牌忠诚度的关键因素。可以预见,未来的汽车竞争将不再是单一维度的价格比拼,而是涵盖技术、设计、制造、服务、生态等多维度的系统性较量。只有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和创新的企业,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引领行业变革。

因此,汽车价格战的熄火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过,在价格战“退潮”之后,车企究竟该怎么干?这才是真正考验各家车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