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值超3000亿元的阳光电源(300274.SZ)发布了一则引人关注的公告——《关于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份减持计划提前终止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四位高管决定提前终止其减持计划,此次涉及的股份数量不超过424900股。
若以公司9月26日的收盘价(157.50元/股)来计算,这部分被提前终止减持的股票价值最高不超过6692万元。这一举动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毕竟在股价表现强劲的背景下,高管减持计划的变动往往与市场动态紧密相连。
据公告透露,本次提前终止股份减持计划的主要原因是“避免短线交易”。涉及此次变动的高管职位均不低,包括副董事长、高级副总裁顾亦磊,董事、高级副总裁吴家貌,以及副总裁邓德军和汪雷,他们的决策无疑对公司和市场情绪有着重要影响。
回顾此次减持计划的始末,最早可追溯到7月11日的预披露公告。根据当时的公告,上述高管原计划在2025年8月4日至2025年11月3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这部分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0207%)。彼时的减持原因被归结为“个人资金需求”。
在发布减持公告之前的一段时间内(以2024年7月11日至2025年7月11日为例),阳光电源的股价在61元/股至76.16元/股之间波动。然而,截至7月11日收盘,该公司股价下跌1.28%至81.40元/股,市场似乎并未对减持计划做出过度反应。
但出乎市场预料的是,发布减持公告后,阳光电源的股价却开启了上升通道,尤其是在近一个月内更是“狂飙”不止,不仅刷新了其2011年上市以来的新高,还一跃成为A股光储板块的市值“一哥”。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从最早预披露减持到宣布提前终止减持,该公司的股价已经接近翻番(增长93.49%),这样的涨幅无疑让市场为之侧目。
而最新的提前终止减持公告还显示,相关人员尚未实施上述减持计划,也就是说四位高管目前一股未减,这无疑给市场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从企业自身经营的基本盘来看,阳光电源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持续增长,应收账款周转风险、毛利率降低风险以及新能源项目投资开发风险等问题逐渐凸显。
此外,回顾阳光电源的股价历程,不难发现其也曾经历过“过山车”般的行情。从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受“双碳”目标提出及光伏平价上网等利好消息的影响,阳光电源的业绩和估值双双攀升,股价三年内涨幅超过20倍。然而,好景不长,后因预期及估值过高以及业绩“暴雷”等因素,该公司股价在2022年至2023年持续大跌,让投资者体验了一把从云端跌落谷底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