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冉隆楠 文/图)秋分一过,随着十一黄金周与中秋节的临近,大闸蟹消费季正式拉开帷幕。记者走访发现,多家商超及电商平台已开启大闸蟹预售模式,市场呈现供需两旺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大闸蟹消费正从礼品属性转向自用需求,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显著提升。
如何精准挑选肥美大闸蟹?传统挑蟹师依赖经验,而盒马创新推出‘电子验蟹师’,通过AI技术量化肥满度,并承诺‘不肥包退’,为行业树立新标杆。
今年大闸蟹市场呈现‘量增价稳’特征。江苏兴化板桥故里水产品养殖公司董事长董佳贝透露,受夏季高温减少影响,大闸蟹产量同比提升30%,预计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10%。‘虽然整体价格走低,但消费者对高品质蟹的需求持续上升。’
盒马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其大闸蟹销售额年均增长近20%,消费区域从江浙沪扩展至西南、华中、华北等地。‘过去消费者送礼追求高价,现在更注重性价比与口感。’盒马水产采购慕晓指出,自用需求主导下,‘够肥、好吃’成为核心标准。
传统挑蟹方式依赖人工经验,存在标准不一、误差较大的问题。董佳贝坦言:‘同规格蟹品质参差不齐,既扰乱市场价格,也影响消费体验。’慕晓补充道:‘个头大小与肥美度无直接关联,普通消费者仅凭外观难以判断。’
在江苏兴化养殖基地,盒马‘电子验蟹师’正在运行。工作人员将大闸蟹放入设备,屏幕瞬间显示肥满度数值‘0.551’。这一技术由盒马联合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研发,通过视觉AI识别蟹壳长宽,结合重量参数,利用专属算法计算K值(肥满度),实现品质量化。
‘用户调研显示,肥满度和稳定性是消费者最大顾虑。’盒马水产采购霖旭介绍,通过量化指标制定准入标准,可大幅降低‘空蟹’概率。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负责人表示,该技术为行业首创,结合盒马用户反馈形成选蟹标准,提升消费体验。
目前,盒马国内大闸蟹基地均已采用‘电子验蟹师’,上架标准为肥满度达70%(K值>0.45)。‘相同规格下,肥满度差异显著,AI技术可减少人工误差。’慕晓强调。
作为盒马直采供应商,董佳贝认为该技术推动了行业标准化:‘它建立了透明通路,让优质蟹以合理价格走向全国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