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网约车平台降佣实测:抽成比例下调,良性循环待完善

时间:2025-09-28 11:13:00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武凯

“您是否会关注订单的抽成比例?”这一问题的提出,折射出当前网约车司机群体对收入分配的普遍关切。近年来,平台抽成过高导致司机实际收入下降的讨论屡见不鲜,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为改善司机收入状况,滴滴等头部平台持续推进降佣措施。2024年8月,滴滴宣布实施多维度抽成优化方案,引发司机群体热议。9月12日,滴滴“司机体验监督员评审会”第三期活动在北京举行,60余位司机、媒体及专家代表围绕“抽成问题意见征集”展开深度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评审会现场

时代周报记者通过线下调查发现,尽管多数司机感知抽成偏高,但实际月均抽成比例已呈现下降趋势。在受访的数十位司机中,月度综合抽成比例集中在15%左右,较此前20%以上的水平明显降低。不过,单笔订单抽成仍存在显著波动,既有28.9%的高抽成案例(上海订单实付34.5元,司机到手24.5元),也出现负抽成现象(北京订单实付11.16元,司机到手16.67元)。

这种矛盾感知源于司机对单笔订单的过度关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显示,司机更易记住高抽成订单,而忽视低抽成或负抽成情况。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对5417份样本的调研表明,网约车司机月抽成中位数为18.8%,多数集中在18%-20%区间,仅0.25%的订单抽成超过25%,0.059%的订单出现负抽成。

司机展示的快车订单页显示“本单不抽成”

滴滴相关负责人解释称,平台抽成采用动态调节机制:在供需失衡时段(如早晚高峰、恶劣天气),通过补贴司机降低实际抽成;在需求低迷时段(如凌晨、中午),抽成比例会相对提高。这种精细化运营旨在维持司机-乘客-平台三方的健康循环。例如北京某司机9月整体抽成仅13.9%,远低于其对单笔订单25%以上的感知。

为提升透明度,滴滴已公开抽成计算规则:将所有订单车费与司机到手收入进行比对,而非简单按订单金额比例抽成。平台还提供账单查询功能,支持司机查看单笔订单及7日/月度平均抽成数据。针对司机质疑的优惠券成本承担问题,滴滴明确表示乘客优惠由平台补贴,旨在刺激出行需求。

尽管行业抽成结构持续优化,司机收入仍面临挑战。调查显示,一线城市专职司机月收入(扣除成本后)可达8000-15000元,在六类蓝领职业中位居第二,日均工作8小时以上的司机平均收入达11557.1元。但多数司机反映,相比2020年前工作时间延长而收入减少,主要因司机数量增加导致竞争加剧。

图源:报告

业内人士指出,构建良性循环需平衡三方利益:乘客获得便捷服务、司机获得合理收入、平台维持可持续运营。单纯提高车价或降低抽成均非解决之道。滴滴已将司机纳入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并升级“滴滴司机保障计划”,提供商业养老保险、安全保障等福利,从收入、权益、福利、参与四个维度强化保障。

当前,网约车行业正呈现积极变化:收入水平稳步提升、职业发展路径清晰、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在宏观经济波动中,该行业已成为重要的就业缓冲器,相比其他蓝领职业,在工作自主性、收入满意度方面表现突出。未来,随着平台运营模式持续优化,司机群体的获得感有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