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甘肃持续力挺省会兰州,强省会战略为何势在必行?

时间:2025-10-16 20:11:23 来源:西部城市 作者:西部城市



文丨西部君

在全国‘强省会’模式普遍降温的背景下,甘肃依然选择高调推进强省会战略,成为中西部地区坚持这一路径的典型代表。

近日,甘肃再次召开强省会行动工作推进大会,明确提出‘持续砥砺一定要强的精气神和加快变强的竞进力’,释放出举全省之力支持兰州发展的强烈信号。这一动作不仅延续了2023年‘里里外外要力挺兰州’的承诺,更通过连续两年将‘新春第一会’聚焦强省会议题,凸显了战略定力。

然而,与高调表态形成对比的是,兰州的经济数据引发外界关注。

2024年数据显示,兰州在全省的经济首位度为28.8%,较2018年的33%出现明显下滑。更值得关注的是,其GDP增速已连续四年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与全国持平)。这些指标似乎与‘强省会’的预期存在差距。



但深入分析会发现,战略成效正在逐步显现。截至2025年6月,甘肃已落实195项支持措施,落实率达89.4%;2024年留兰就业创业大学生达5.9万人,同比增长48.6%;上半年兰州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攀升至28.1%。1-8月,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位居全省第一,工业项目投资占工业固投比重达47.5%。上半年GDP名义增速达11.8%,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

01 强省会战略的必然性

当前‘强省会’模式降温已成为普遍现象。2019-2023年期间,广西、山东、江西、河南、湖南等省份曾相继出台相关措施,但如今湖南、广西已不再公开强调‘强省会’,江西则改用‘省会引领’表述。这种转变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2020年底高层文章指出中西部省份应培育多个中心城市,2025年新出台的《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强调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

但甘肃的选择具有特殊性。作为西北内陆省份,其2024年GDP总量仅1.3万亿元,居全国倒数第五,甚至低于西安一个城市。全省仅兰州GDP超过3000亿元,庆阳、酒泉刚过千亿。在缺乏其他‘次中心’城市的情况下,强行培育副中心既不现实也无必要。



首位度指标的局限性在此得到充分体现。银川、长春、西宁等城市GDP占全省比重超过或接近一半,但经济体量、产业层次和全国辐射力明显不足。相比之下,兰州虽首位度下降,却承载着国家级新区、985高校等战略资源,这是单纯用比例无法衡量的价值。

02 战略实施的关键路径

甘肃推进强省会战略面临双重挑战:既要弥补历史欠账,又要应对政策转向。过去几十年,兰州错失城市扩张机遇,甚至在区域整合中‘得而复失’白银市。当前会议提出的三大方向抓住了核心:

  •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增强科技策源、转化和内驱能力,促进工业集群发展,壮大都市型现代农业,健全现代服务业体系。
  • 城市规划与治理: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承载力,构建宜居宜业环境。
  • 开放窗口作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外向型经济、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优化。



具体产业布局上,兰州提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构建‘6+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7+N’现代服务业集群。在能源安全战略背景下,传统能源工业优势得到重新重视;‘向西开放’战略迁移中,兰州正努力寻找比较优势。兰白都市圈的协同发展,则有效弥补了单个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短板。

03 中西部地区的战略选择

尽管‘强省会’模式在公开表述上降温,但对中西部地区而言,做强省会仍是必然趋势。城市制度和机制决定了省会城市在政策话语权、资源聚集上的绝对优势。在中小城市普遍收缩的背景下,内陆省份未来可能只剩省会城市具备继续做大的可能性。

甘肃的实践表明,培育副中心城市与做强省会并非对立关系。对于经济总量小、人口规模有限、资源分散的省份,集中力量打造有带动力的‘领头雁’,几乎是参与全国竞争的唯一选择。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所在地、唯一‘胡焕庸线’以西的985高校承载地,其战略价值不容忽视。



国土空间规划对兰州的定位——甘肃省会、西部重要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围绕这些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兰州的崛起将带动整个甘肃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