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与李想,两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人物,虽未如雷军与陈年般以“好基友”形象示人,但私下交情颇深,常聚首交流。9月底小米新品发布会时,雷军公开推荐理想i6,称“国内其他车也不错,理想i6值得考虑”,李想随即在微博致谢,尽显惺惺相惜。
然而,交情归交情,市场上的竞争却毫不含糊。理想i6邀请易烊千玺代言,意图复制小米在年轻女性市场的成功;雷军则带领团队赴新疆测试大型六座SUV,小米汽车显然已瞄准理想的舒适圈,展开正面交锋。
根据最新曝光的车谍照,小米新款SUV车身方正,空间充裕,可容纳三排座椅,坐6到7人,显然为全家出行量身打造。这款新车一改小米往日的年轻运动风格,以六座大型SUV的姿态,直接驶入理想与问界熟悉的“家庭”领地,产品矩阵也从满足个人驾驶乐趣拓展至承载全家出行需求。
市场消息透露,小米新车将搭载1.5T四缸增程器,配合前后双电机组成的四驱系统,纯电续航约200-400公里,满足日常通勤;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达1500公里,直接超越理想L9与问界M9。对于新车是否为增程款,小米回应称以官方披露为准。
小米一贯以“高配低价”策略著称,新款SUV或沿用此策略,在激光雷达等高端配置齐备的前提下,起售价格预计比竞品低5-10万,意图以性价比优势“掀桌子”。
理想汽车十周年发布会上,李想抛出两张新牌:纯电车型i6与品牌首位代言人易烊千玺。曾以“奶爸车”定义品牌的理想,如今试图改写营销主线,用“i人空间”和“皇后座椅”吸引年轻女性消费者。
今年8月,李想在罗永浩的视频博客中坦言,在中国造车新创业公司的老板里,雷军是唯一一位与他同样具备超级产品经理思维的老板。
两位同样具有产品经理思维的CEO,在2025年的秋天,不约而同地选择离开舒适圈,攻入对方腹地。
随着新能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细分市场赛道逐步见顶,车企纷纷寻求差异化新品以丰富产品矩阵。理想汽车十周年发布会上,官宣纯电车型i6与品牌首位代言人易烊千玺,意图突破“奶爸车”标签的桎梏。
过去,理想靠“奶爸车”形象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但35岁以上男性用户占比超70%,用户结构单一。两次纯电转型均因市场定位模糊而失败,新车卖不动。此次i6启用代言人,除了营销造势,更重要的是为新车重新定调,实现“增程守住家庭用车,纯电绑定年轻消费者和女性用户”的两条腿走路策略。
事实上,女性用户已成为推动新车销量增长的重要力量。2025年9月25日,雷军在年度演讲中透露,小米汽车用户中女性占比接近50%,这一数字不仅揭秘了雷军的制胜法宝,也为其他品牌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小米两款爆款车的成功,已验证这条路线的可行性。
i6作为理想首款5座纯电SUV车型,不仅是理想史上最小车型,定位也首次主打单身用户、小型家庭和女性用户群体。为圈定女性用户,理想提出“皇后座椅”口号,试图唤醒女性用户对情绪价值的追求。
在定价策略上,i6有意复刻小米的“配置平权”思路,将双腔空悬、冰箱等高端配置全系标配,限时减免价比小米YU7还低1.38万元。为突出优势,i6甚至全系标配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搭载激光雷达和高算力芯片,支持VLA司机大模型。然而,这一策略也导致整车成本居高不下。
高性价比为i6换来一定销量。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李昕旸透露,该车上市5分钟大定数量突破1万台。对于其他媒体报道的“48小时内,全国门店平均每家新增大定80-90台,大定总数接近5万台”的数据,理想官方暂未回应。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大定规模建立在1万元现金优惠、限时赠送静音电吸门等优惠权益上,首销权益结束后,i6能否保持竞争力仍有待考验。
回顾过去一年,理想的纯电之路转型不顺。先是被寄予厚望的纯电旗舰MEGA因造型争议等因素市场表现未达预期,被视为理想史上交的最贵“学费”。虽经紧急调整,提前推出性价比车型L6挽救销量,但从根本上未解决产品定位单一的问题。随后推出的纯电SUV理想i8,又因上市初期配置复杂、定价策略未能清晰传达“性价比”而开局不利。i8与卡车对撞的营销事件更引发争议,进一步损害品牌形象。从增程迈向纯电的换挡期,理想的产品规划与市场节奏出现脱节。
如今,理想i6被提前推出,承担着拯救销量和拓展年轻用户市场的使命。尽管大定符合预期,但眼下i6的产能依旧受限,难以在短时间内提振理想销量重回“巅峰”。
在与罗永浩的对话中,李想对首款电车MEGA的失利做过反思。他说MEGA直接照搬了L系列的内饰,除了大,并没有其他亮点,因为用户觉得车更贵了,还应该要有其他亮点。其实,对于新车理想i6也一样。在创新方面,i6依旧未摆脱过往惯性思维。不仅外观设计上与i8高度相似,内饰也沿用i8方案,仅对第二排后座进行调整。而i8在产品定位上依旧是一款家庭用车。
反观小米,在产品发布初期就卯足劲攻占女性市场。两款量产车在女性关怀方面都比理想i6更为具体。雷军认为,女性不一定懂车,但在家庭购车决策中拥有一票否决权。在色彩选择上,小米车型更注重女性审美,提供流金粉、丹霞紫等配色;宣传三层镀银防晒玻璃、智能化妆镜自动补光、以及专门的口红防滚落卡槽等细节。这些虽不大,但更容易唤起女性购买欲望。
而i6无论外观还是内饰,仍未放弃对家庭实用性的追求。虽然宣传“皇后座椅”,但在其他个性化方面相对保守。理想能否获得广泛女性用户认可,仍被质疑。
不少女性车主选择小米SU7的观点高度一致,即外观和颜值。其中一位谭女士表示,原本不考虑电车的她,第一次在购物中心遇见小米SU7 ultra就被一眼折服。流畅的溜背造型与她先前的奔驰轿跑风格相似,内饰细节也展现对女性的友好。她最喜欢的幸运黄也被小米调制得刚刚好。当时距离小米su7 ultra正式发布还有几个月,因为太喜欢,她决定当场交出2万定金提前预购。新车上市后,价格比宣传期定价低出30余万,碳纤维等材料免费送,让她觉得小米更有性价比。现在提车半年左右,出行途中经常被路人夸赞好看,她觉得自己的情绪价值也被满足。
在接受访问的三位小米SU7车主中,当被问及下一款车是否会考虑理想i6时,他们均给出否定答案。虽然定位都是年轻人,但两款车型的用户重叠度可能并不高。在谭女士看来,理想品牌的定位就是中年男性,“家庭用车”的标签太过深入人心,让她难以产生共鸣。尽管i6面向年轻群体,但其外观设计未能吸引她进一步了解。
社交平台小红书上,打动女性用户选择理想i6更多是因为空间舒适感、智驾体验以及其他性能方面。关于i6的颜值,小红书上的评论依旧争议很大。在选择小米su7和理想i6的争议贴下,甚至有网友给两款车作出总结:“没结婚选小米,结完婚选i6”。空间上,网友认为i6更具优势;颜值上,小米su7更胜一筹。
当前,小米仅依赖SU7、YU7两款量产车型,虽然颜值和销量能打,但市场覆盖面有限。小米急需新品开道以寻求新增量。从新车方正的造型和六座布局来看,更多是以家庭出行需求为主,并且增程混动车型也解决了续航里程的焦虑问题。
不过,小米至今未解决产能瓶颈问题。YU7的等车周期已近一年,新工厂产能爬坡尚需时日。若SUV再成爆款,“等车大半年”可能直接劝退目标家庭用户,部分用户因等不及而转投其他现车品牌。目前,小米一期工厂设计产能15万辆,去年开始双班运营将产能拉到极限,但仍捉襟见肘。尽管二期工厂已验收通过,但新工厂从建成、调试到最终实现稳定量产需要一个不短的产能爬坡过程,交付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
虽然发布会让路给雷军吃了一颗“定心丸”,雷军也迅速回应小米和理想一起推动纯电车在国内的发展,但理想在增程SUV市场的稳固地位和防守能力也不容小觑。
李斌曾在内部会议中指出,纯电市场拐点已至,对蔚来而言这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时机,也是对依赖增程车型品牌的一次关键考验。
今年7月,整个市场的增程车销量同比下滑11.4%,而同期纯电动车销量增长24.5%。市场重心逐渐转移,曾高度依赖增程路线的部分车企已开始战略转向。以“平替理想”起家的零跑,同样在7月新推出首款纯电轿车B01,上市72小时内锁单量突破1万台,并在短短37天内实现第10000台新车交付,成为零跑历史上最快达成“万台交付”车型。8、9月份连续两月实现月交付过万,成为零跑的热销车型之一。理想的另一位强劲对手问界,也开始在今年初过渡至纯电领域。先是问界M9于今年3月上市纯电版本,并在今年八九月依次上新纯电M8和M9。虽未公布具体纯电销量,但纯电车型发布后问界销量逐月增长,基本保持在新势力第一梯队。
反观理想,i8作为其首款纯电SUV,原计划于2025年2月底发布,但因与小米SU7 Ultra撞期,理想选择主动让路。7月底上市后依然面临产能受限的问题。上半年的理想整车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0.5%下降至19%。毛利率的拖累导致营收承压,上半年理想汽车实现营收561.72亿元,同比微降1.99%,这是理想自上市以来中期营收首次下滑。
发布会当天,李想为宣传i6值得买称,“i6是理想历史上毛利最低的产品”。理想的策略是用规模换毛利率,可如果销量规模上不去,或将进一步拉低理想的净利润水平。
而对于小米来说,此时杀入增程SUV市场同样压力山大。理想和问界等品牌已通过多年的产品迭代和用户运营抓住家庭用户的核心需求,并建立强大口碑。小米作为挑战者,必须在产品上给出足够有说服力的差异化价值。目前来看,小米新车最大的亮点还在于“人车家全生态”的体验协同。然而,小米采用的增程器方案其长期使用的稳定性、油耗表现以及售后维护成本都是家庭用户会重点考量的因素,这要求小米必须具备强大的自研能力。
根据市场消息,小米的增程器可能采用东安动力的方案,而增程器的表现恰恰是决定家庭用户行驶品质和油耗成本的关键。这与理想、问界等经过多年自研和调校的增程系统相比,更容易被用户质疑不及竞争对手。
最重要的是,在增程车销量增长见顶的背景下,小米若想以高性价比切入,就意味着要在堆料和利润之间做出取舍。理想为小米新车主动调整发布节奏,这场被外界解读为默契的“商业礼让”,看似一派和谐,但商业竞争的底色从来不只有温情脉脉,背后还潜藏了无声的较量。正如当年雷军与周鸿祎的湖北同乡之谊也曾有过短暂的蜜月期,可当商业利益交锋,两人的恩怨纠葛最终成为中国互联网史上耐人寻味的一章。但愿雷军与李想在切磋的同时,始终不忘这段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