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10月16日消息,今日获悉,丰巢创始人兼CEO徐育斌已正式提出离职申请,这一变动在快递行业引起了广泛关注。
徐育斌,这位从快递小哥一路成长为快递行业独角兽——丰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巢控股”)创始人的传奇人物,其离职无疑标志着丰巢一个时代的结束。
截图自丰巢官网宣传片
10月16日,红星资本局从知情人士处证实了徐育斌离职的消息。然而,对于离职的具体原因以及继任者的人选,对方并未透露更多细节。值得注意的是,徐育斌提出离职之际,丰巢控股正面临港股IPO“搁浅”的严峻考验。
据悉,丰巢控股于2024年8月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但因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招股书已于今年2月失效。当时,丰巢方面对外表示,招股书失效属于港交所的正常机制,公司IPO事宜仍在积极推进中。然而,截至目前,丰巢控股尚未重新递交招股书,上市进程显然受到了阻碍。
此外,红星资本局还注意到,2024年9月,证监会曾就丰巢控股的协议控制架构、业务经营合规性,以及规范运作与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问询。但丰巢控股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补充披露,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其上市的不确定性。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丰巢控股在末端物流解决方案领域的地位依然不容小觑。招股书援引行业报告称,按2023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末端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截至2024年5月31日,33万组丰巢智能柜已覆盖中国31个省份,展现了其强大的市场布局能力。
从财务数据上来看,丰巢控股在过去几年虽然持续亏损,但亏损幅度逐渐收窄,并在2024年1-5月开始扭亏为盈,实现了7160万元的净利润。然而,上市过程中的“滞留费”争议却再次将丰巢推上了风口浪尖。
据界面新闻报道,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4年前5个月,丰巢控股针对储存在丰巢智能柜中的约16.15亿个包裹收取了畅存费。按照最低收费0.5元计算,滞留包裹收取的畅存费共计高达8.08亿元,约占总营收的7%。这一收费行为引发了部分消费者的不满,他们认为在快递员未经其同意就将包裹投入快递柜的情况下,收取滞留费并不合理。
回顾徐育斌的职业生涯,从一名普通的快递小哥到成为快递行业独角兽的创始人,他的成长历程堪称传奇。
徐育斌1981年出生,踏入快递行业之初只是一名普通的快递员。然而,凭借出色的表现和不懈的努力,他逐步晋升并在行业内崭露头角。丰巢官网转载的一篇报道详细描述了徐育斌创业的契机:2009年,徐育斌在韩国学习考察时发现了国际快递巨头DHL在快递处理效率上的优势。特别是DHL的柜子与学校、机构合作作为收派快递的载体大大提升了效率,这就是快递柜的雏形。
当时徐育斌敏锐地意识到,这就是中国未来的机会。随着中国电商的蓬勃发展,末端物流智能交付的需求将会非常强烈。回国之后,他果断提出做快递柜项目的想法,并得到了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的大力支持。
2015年,顺丰、申通、中通、韵达以及普洛斯集团共同出资5亿元成立了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巢科技”),徐育斌担任CEO。在他的带领下,丰巢科技迅速崛起并成为了快递行业的佼佼者。
2017年,丰巢科技完成了25亿融资;2018年又完成了A+轮融资;2021年更是完成了4亿美元的战略融资,吸引了中国邮政、红杉中国、挚信资本等顶级投资机构的青睐,估值一度高达250亿元人民币,成为了快递行业的“独角兽”。
据丰巢控股招股书显示,徐育斌持有丰巢控股2.21%的股份。在薪酬方面,他也有着不俗的表现。2021年-2023年,徐育斌的薪酬总计分别为2.22亿元、179.1万元、208万元。其中,2021年的薪酬高达2.22亿元,包括一笔价值2.2亿元的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彰显了他在公司中的重要地位。
红星新闻记者 强亚铣
编辑 陶玥阳
审核 高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