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零度
来源 /节点财经
10月13日,珍酒李渡集团发布的一则管理层调整公告,在白酒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原CEO颜涛退居董事会副主席,57岁的汤向阳正式接任首席执行官一职。
此次人事变动正值白酒行业“内卷”加剧与国际化探索的关键时期。尽管珍酒李渡在2024年实现了连续四年的增长,但其主打产品酱香型白酒所在的赛道竞争已趋于白热化,海外市场也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57岁的“老将”汤向阳能否带领珍酒李渡突破重围?公司当前又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珍酒李渡下一阶段的目标又该如何实现?
这些问题,无疑都摆在了刚刚上任的汤向阳面前。
01 临危受命:汤向阳能否扛起大旗?
根据公告,汤向阳已被正式委任为首席执行官,自2025年10月13日起生效。他将全面负责集团的整体管理,以及旗下子公司珍酒和李渡的业务运营与发展。
汤向阳的任期为三年,年薪及酌情花红合计每年达500万元。此外,珍酒李渡还通过“管理层持股+股权激励”政策,深度绑定高层管理团队。据了解,汤向阳已持有集团83.3万股普通股,并通过股权激励计划获得了333.3万股未归属股份。
那么,新CEO汤向阳究竟是谁呢?
公告显示,汤向阳现年57岁,自1989年便加入集团。他自2014年起担任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并自2023年4月起出任珍酒李渡副总裁。
值得一提的是,他曾成功带领李渡酒扭亏为盈。
2014年,汤向阳接管了5年内换了5任总经理的李渡酒业,并迅速带领其走出困境,实现盈利。如今,接棒珍酒李渡集团的CEO后,汤向阳面对的,是一份充满挑战的成绩单。
珍酒李渡于2023年成功上市,被誉为“港股白酒第一股”“酱香白酒第二股”。该企业由三个酒企共同组成,经营珍酒、李渡、湘窖和开口笑四大品牌。其中,位于贵州的珍酒和位于江西的李渡是营收的主力军。然而,面对白酒行业的竞争压力和下滑的消费趋势,珍酒李渡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据珍酒李渡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为24.97亿元,同比减少39.6%;归母净利润为5.75亿元,同比减少23.5%。
新上任的汤向阳,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便是营收增速下滑。他能否做到呢?
02 内忧外患:珍酒李渡的现实挑战
汤向阳接手的珍酒李渡,正站在“增长惯性”与“发展瓶颈”的十字路口。
从表面数据看,2020—2024年,珍酒李渡确实完成了连续四年的增长,业绩分别为51.02亿、58.56亿、70.30亿、70.67亿。但值得注意的是,其营收增长率已从2021年的112.66%大幅下降至0.52%。在《节点财经》看来,面对放缓的增长,汤向阳当前需要直视三大挑战:
挑战一:国内市场“内卷”加剧,酱香赛道红利见顶。
酱香型白酒自2020年起经历高速增长后,2024年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茅台等头部品牌牢牢占据高端市场,区域酱酒品牌则通过低价策略抢占下沉市场。珍酒李渡的中端价格带(主力产品单价300-800元)因此面临“上下挤压”的困境。
挑战二:国际化仍处于“破冰期”,投入产出比例失衡。
尽管珍酒李渡已重启海外业务近两年,但其海外收入占比仍极低,且面临三重障碍:一是消费认知壁垒,海外消费者对酱香的“酸涩感”接受度有限,更偏好威士忌、伏特加等口感柔和的烈酒;二是渠道成本高企,进驻国际五星级酒店、米其林餐厅的入场费与维护成本远超国内;三是竞争激烈,不仅要与其他中国白酒品牌比拼,还要与国际烈酒争夺货架资源。
董事长吴向东曾提出“抱团出海”的战略思路,但具体机制仍需管理者牵头推动。如何与其他酒企分摊海外推广费用、共享渠道资源?同时,如何优化海外产品组合,避免“一刀切”式的酱香输出,开发适配当地口感的衍生产品?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挑战三:多品牌协同不足,特色路线未达预期。
珍酒李渡旗下四大品牌未能形成“互补效应”,反而存在渠道重叠、资源分散的问题,导致营销费用居高不下。
在酱香赛道红利消退后,珍酒李渡试图将李渡的“文旅IP”、珍酒的“出口历史底蕴”转化为消费认知,而非单纯比拼口感与价格。但从目前的效果看,尚未跑出业绩亮点。
03 群雄逐鹿:珍酒李渡能否打造出“茅台一样的产品”?
白酒行业的竞争已从“品类红利竞争”进入“综合实力竞争”阶段。在《节点财经》看来,珍酒李渡的下一阶段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其在行业格局中的突围策略。
从行业层级看,珍酒李渡处于“头部压制、腰部混战、尾部淘汰”的中间地带。高端市场被茅台、五粮液垄断,2024年茅台营收突破1700亿元,珍酒的高端产品难以形成威胁;中端市场是竞争主战场,习酒、郎酒、金沙等酱酒品牌与泸州老窖、剑南春等浓香品牌在此激烈厮杀;低端市场则由区域小品牌主导,利润微薄且品牌价值低,非珍酒李渡的战略方向。
从消费趋势看,“文化赋能+场景创新”成为破局关键。年轻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已从“社交刚需”转向“体验消费”。李渡的“考古文旅”、1912美食研究所的“佐酒菜品”恰好契合这一趋势,但如何将小众体验转化为大众消费,是珍酒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为了应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今年来,珍酒李渡祭出不少动作,如召开珍酒50周年庆典、签约姚安娜为白酒“申遗大使”、推出“大珍·珍酒”等。
就在此前大珍酒的发布会上,董事长吴向东曾直言不讳:“我做梦也想做一个像茅台一样成功的产品。”
57岁的汤向阳接棒珍酒李渡,承载了董事长吴向东“做出茅台一样产品”的愿景。而此次人事调整的背后,是珍酒李渡在酒业深度调整期的战略思考。
在白酒行业面临消费需求分化、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的情况下,珍酒李渡已通过一系列动作主动求变:董事会主席吴向东亲自下场打造个人IP,试水视频直播带货,拉近品牌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珍酒推出新品“大珍”时创新性采用“送股招商”模式,强化渠道黏性;跨界推出“牛市”啤酒,探索品类延伸新路径。
这些举措背后,均凸显出企业在营销创新与市场破局上的迫切需求。而这正是汤向阳过往擅长的领域——其在李渡期间打造的差异化营销体系,或将在集团层面进行进一步复制与升级。
对于珍酒李渡而言,要实现回到增长的趋势中,是一场“持久战”。汤向阳的上任,为这场持久战注入了“老将”的稳健与经验。但最终能否抵达“世界一流酿酒企业”的目标,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题图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