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马拉松爱好者,星空君最近接连中签济南马拉松和天津马拉松,但报名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赛事却均未中签。在与跑步朋友的交流中,发现练半马的跑者中签几率更低,这引发了我们对马拉松热潮背后泡沫经济的深入思考。
一、马拉松的稀缺性:人为制造的“一签难求”
马拉松赛事一签难求已成为热门话题。据统计,全国一年举行超过700场各类马拉松(含半马)赛事,从首都北京到魔都上海,从雪域高原的拉萨到群山环绕的峡山水库,马拉松赛事遍地开花。然而,即便如此,报名者依然面临中签难的问题。
根据田协数据,2024年完成全马的人数为34.54万人(去重后),再加上半马人数98.8万人,总共也就130多万马拉松跑者。总参赛人次虽超700万,但人均跑了6次,为何中签依旧困难?
原因在于,大量赛事将指标给了赞助商,导致报名者的中签比例大幅降低。同时,赛事通常采取先报名后付款的方式,报名者蜂拥而至,但在赛事时间冲突时(如杭州、北京马拉松在同一天),大量报名者会放弃付款。这种人为用规则制造的稀缺性,让中签变得愈发困难。
二、中产跑不起马拉松?伪命题背后的真相
最近跑步圈热议“中产跑不起马拉松”,然而这其实是个伪命题。跑马是一项丰俭由己的运动,全马的报名费普遍在100-200元左右,即便是北马、上马这样的顶级赛事,报名费也仅200块。
绝大多数赛事的报名费都是超值的,参赛服、完赛毛巾、赞助商礼物等价值不菲。从装备上来说,2、300的跑鞋和2、3000的跑鞋对全马成绩的影响不会超过5分钟,甚至十几块钱的解放鞋一样能跑全马。
至于交通、住宿成本,这完全取决于个人选择。坐绿皮车还是商务座,成本天壤之别。星空君常年混迹跑团群,发现赛事到来时,即便在大城市,拼房间也只需几十块。当然,如果追求安静舒适的住宿环境,成本就会飙升。
因此,中产跑不起马拉松只是一种凡尔赛的炫耀。实际上,马拉松运动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可负担的。
三、10月关键词:赛事取消潮背后的新规与争议
有朋友报了泰安马拉松、威海马拉松,却陆续接到赛事取消的通知。10月份以来,全国范围内大量马拉松赛事取消,这些赛事通常由地市甚至县城举办,规模不大。
这和最近流传的马拉松新规有关。据传言,田协出台了相关新规,禁止县城举办马拉松,地市级的马拉松需严格审批,取消欢乐跑,降低赞助商名额比例,除了少数国际赛事外不得引入外籍选手。
这个新规有些方面是早就该推动的,但限制中小城市马拉松和欢乐跑似乎和全民健身有点冲突。星空君很多朋友没有跑马拉松的体能,但跑个3、5公里凑凑热闹还是很热衷的。欧美马拉松赛事相对较少,是因为除了马拉松外,还有很多5k和10k赛事,深受广大跑步爱好者喜爱。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能力跑马拉松又想参加运动的选手怎么办?据传言中的新规,官方或计划将马拉松与欢乐跑、健康跑“切割管理”,明确马拉松属“极限运动”,需严格资质审核;而全民健身类项目需单独申报。这意味着,欢乐跑这类“搭车赛”将会单独举行,不再和马拉松赛事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