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产业市场中,日系车曾长期占据“最赚钱品牌”的宝座,其三大巨头丰田、本田、日产更是在全球市场横扫四方。然而,近期财报数据显示,这三家车企集体陷入利润下滑的困境,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日系车为何从“躺着赚钱”到“利润腰斩”?背后折射出哪些行业趋势?本文将深度解析。
据界面新闻报道,2025年一季度(4月1日-6月30日)财报显示,日系车三巨头均面临利润下滑压力: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是日系车的重要战略阵地。然而,乘联分会数据显示,7月日系品牌在华零售份额仅12.9%,较巅峰期腰斩,品牌影响力显著下滑。这一现象背后,是日系车在新能源领域转型迟缓导致的市场份额被挤压。
燃油车时代,日系车凭借发动机技术、燃油经济性和性价比横扫全球。丰田卡罗拉、本田思域等车型成为经典。但如今,消费者需求已从“耐用省油”转向“智能科技”与“个性化”。日系车长期固守“经济实用”标签,虽稳固了基本盘,却在新兴消费群体中吸引力下降,埋下利润下滑隐患。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壁垒增加,导致日系车出口成本上升,性价比优势被削弱。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新车销量承压,二手车市场分流需求,进一步加剧利润下滑。
尽管日系车在混动技术(如丰田普锐斯)上曾领先,但在纯电动汽车领域表现疲软。全球新能源市场爆发式增长,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凭借技术优势占据主导。日系车纯电车型在续航、充电速度、智能化水平上落后,市场份额被新兴品牌蚕食。同时,新能源研发投入不足,进一步限制了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中国新能源转型浪潮中,日系车固守燃油车基本盘,未及时跟进电动化与智能化趋势。乘联分会数据显示,日系车在华份额持续下滑,品牌号召力大不如前。自主品牌如比亚迪、问界、理想等,在电池技术、智能化配置和性价比上更具竞争力,成为日系车的主要对手。
面对困境,日系车需双管齐下:
日系车的困境并非不可逆转,但需深刻自我革命的勇气。唯有稳定基本盘与加速转型并行,才能在全球汽车产业变局中重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