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比音勒芬:中年高端男装“衣中茅台”如何破局增长困境?

时间:2025-09-23 09:03:50 来源:豹变 作者:豹变



「核心提示」
面对业绩下滑,比音勒芬能否摆脱“老钱风”困境,找到新的增长点?

作者 |高宇哲,刘杨

在国产高端男装领域,比音勒芬曾是无可争议的“黑马”。这个LOGO酷似拉夫劳伦、主打高尔夫场景的国货品牌,精准锁定高净值中年男性群体,以“衣中茅台”之名占据商务精英衣橱,成为身份与品位的象征。然而,2024年财报显示,其净利润首次下滑,年轻化转型遇阻,高端化战略受挫,这家曾风光无限的品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3年,比音勒芬营收达35.36亿元,服饰品类毛利率高达79.08%,甚至超越同期爱马仕与LVMH。但2024年财报揭示了另一面:净利润同比下滑14.28%,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再降13.56%。董事申金冬的减持动作,更引发市场对其“卖不动”的质疑。曾经的“中年战袍”,是否正在褪色?

1、“衣中茅台”的崛起密码:精准圈层与身份营销

比音勒芬的低调,恰恰是其成功的关键。创始人谢秉政早期便洞察到高端运动服饰市场的空白:国内男装或聚焦传统商务,或主打大众休闲,而高尔夫这一小众赛道几乎无人涉足。品牌从创立之初便锁定高尔夫细分市场,将运动元素与时尚、社交场景结合,精准触达高收入中年男性群体。

其LOGO设计暗藏玄机——人物手持高尔夫球杆,酷似拉夫劳伦的马球图案;“Biemlfdlkk”这一洋气名称,让消费者误以为是欧洲奢侈品牌。这种“伪洋货”策略,恰好满足了中年男性“低调显品位”的需求:既不愿过于张扬,又希望体现身份认同。正如消费者王浩所言:“父亲穿比音勒芬十年,一件POLO衫两三千元,得体但不扎眼,陪客户打高尔夫、开商务会都合适。”

据浙商证券调研,比音勒芬核心用户年龄在35-55岁之间,月可支配收入约3万元,对价格敏感度低,更看重圈层身份象征。品牌通过机场、高铁等高净值场景布局门店,主线产品T恤定价600-2000元,其他品类1500-5000元,既低于拉夫劳伦,又远高于主流国产品牌,精准切中目标群体心理预期。

从2013年成为中国国家高尔夫球队官方赞助商,到《三十而已》等热播剧中成为富商标配,再到许家印等名人“活体代言”,比音勒芬通过赛事绑定、影视植入、圈层渗透,成功构建了“高尔夫+高端+圈层”的护城河。

2、褪色危机:业绩下滑与年轻化转型受阻

2023年,比音勒芬创始人谢秉政在周年庆典上提出“10年后营收500亿”的目标,彼时少有人怀疑其可行性。然而,2024年财报显示,其净利润同比下滑14.28%,2025年上半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仍未改善。销售费用激增是主因之一:2024年销售费用达16.13亿元,同比增长22.96%,广告宣传费同比激增108.11%至1.96亿元。

这笔投入最直观的体现是代言人更迭——从吴尊到丁禹兮,再到胡一天、李兰迪,品牌试图通过年轻面孔吸引新生代消费者。然而,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旗舰店中“李兰迪同款”“胡一天同款”标签下,多数新款销量仅两位数,与始祖鸟动辄千件的销量形成鲜明对比。年轻消费者普遍认为其设计“老气”,是“长辈品牌”。

电商渠道的开拓同样面临挑战。2025年上半年,电商营收同比增长71.82%至2.14亿元,但线上消费者对价格更敏感,偏爱高性价比产品,长期看可能拉低品牌利润率。过去依赖“机场、高铁”筛选优质客户的模式,正被开放的互联网环境冲击。

3、奢侈化转型:多品牌战略的困境与反思

比音勒芬的增长失速,既受行业环境影响,也源于竞争格局剧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仅微增0.1%,报喜鸟、七匹狼等老牌男装同样陷入业绩下滑泥潭。与此同时,始祖鸟、迪桑特、Lululemon等海外品牌强势入局高端运动市场,FILA GOLF、迪桑特高尔夫等子品牌纷纷抢占份额,就连主打商务男装的中国利郎也引入高尔夫品牌万星威,分流了比音勒芬的核心用户。

面对竞争,比音勒芬选择复制安踏的“多品牌奢侈品”模式。2023年4月,公司以5700万欧元和3800万欧元收购CERRUTI 1881和KENT&CURWEN的全球商标所有权,试图建立高端品牌矩阵。然而,奢侈品运营远比想象复杂:CERRUTI 1881千元到万元的男士西服销量惨淡,KENT&CURWEN天猫旗舰店风格年轻化,但款式与拉夫劳伦类似且价格相近,品牌认知度却远低于后者。

财务表现印证了这些品牌未能带来增长新动力。运作CERRUTI 1881和KENT&CURWEN的子公司广州厚德载物,2023年、2024年分别亏损4421.64万元、8117.54万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3707万元。8月28日,谢秉政在媒体交流会上坦言,全球奢侈品市场下滑,比音勒芬不会将CERRUTI 1881定位为重奢,也下调了对Kent&Curwen的定位,从原先的高于拉夫劳伦调整到对标拉夫劳伦。

比音勒芬的困境,折射出国产高端男装的转型阵痛。过去二十年,其爆发恰逢中国中产阶层膨胀期,消费者愿意为“身份符号”买单。但当下,品牌故事与渠道光环已不再是价值唯一来源。新一代年轻用户更看重设计、品质与独立审美,对“土味”“爹味”的奢侈品牌未必感兴趣,单纯的高价更不等同于品牌调性。当新贵们对品牌提出更多元的需求,“衣中茅台”的困境也成为国产高端男装的转型缩影。想要进入奢侈品牌行列亦或重现高光,或许比音勒芬需要换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