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茅台”,如今黄金受追捧,而不少成年人也愿意为“买快乐”买单。近期,英国玩具品牌Jellycat在上海、北京两地开设限时体验店,消费者购买限定产品即可体验玩具虚拟装饰,这一创新模式引发排队热潮,成为消费市场新现象。
国庆假期期间,Jellycat限时体验店预约火爆,所有时段“一约难求”,现场排队时间长达几十分钟。据红星资本局报道,在其官方小程序上,10月18日、19日两个休息日所有时段(从10:00-21:30共12个时段)的预约均已排满。店员透露,每个时间段至少放出70个号,照此推算,每家门店每日或有超过800名顾客到访。

消费者在挑选玩具
尽管不少网友直呼“这波操作看不懂”,但为“情感价值、体验价值”排队已成为新的消费潮流。在Jellycat体验店,消费者不仅能购买限定款玩具,还能参与虚拟甜点装饰等互动环节,这种“过家家”式的体验满足了情感需求。
400多元一个,几乎人手一只限定款玩具
“蛋糕如果吃不完的话,您记得回家放到冰箱里保存哦,需要帮您切开吗?”这句对话发生在北京的一家Jellycat限时体验店。Jellycat创立于1999年,原本定位为婴儿安抚玩具,如今却被成年人玩出了新花样。活动期间,购买城市限定款毛绒玩具即可体验虚拟甜点装饰等互动环节。
由于开业时间临近国庆假期,这家店一开张便成为排队打卡地。社交平台上,有网友提到国庆假期期间排队至少40分钟才能进入购物。近日,红星资本局现场体验发现,工作日晚间6点仍有20多人在排队。

场内排队体验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限定款玩具有5款,其中桃子蛋糕和拿着草莓蛋糕的莱奥拉熊是人气款。5款限定产品的单只售价分两档:399元和439元,全部购买需花费2075元。结账时,几乎每名顾客手里都有至少一只限定款。
有消费者表示,玩具在网上也能买到,但专程赶来是为了体验“仪式感”。在互动包装区,工作人员会耐心引导消费者装饰“甜点”,询问想加什么口味的糖霜奶油、几分糖,其他装饰要求也会乐于配合。整个过程欢声笑语不断,场外不少路人被吸引驻足观看拍照。

场外路人驻足观看
现场还有位男士选择在这里“过生日”,工作人员拉来好几个小伙伴,抱着玩具给他唱生日歌,朋友则在一旁全程用手机记录。
相关话题浏览量超20亿,多地提早瞄准“情绪经济”
凭借一副人畜无害的“豆豆眼、微笑脸”,Jellycat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新型社交货币,并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迅速走红。微博“Jellycat”话题阅读量已达2.1亿,小红书上“Jellycat”话题浏览量达26.32亿,总参与人数94.02万。
在豆瓣,“戒断Jellycat互助组”有超过6万人聚集,热门第一条却是“戒断失败”的帖子。有用户发帖称:“我因为加入了这个组,一个月内又买了30多个Jellycat。”
艺恩2024年发布的《Jellycat品牌洞察报告》显示,其核心消费人群为25-44岁,其中大学生、上班族、留学生群体占比高达75%。对成年人而言,Jellycat不只是玩偶,而是一种“情感抚慰剂”。
这踩中的正是“情绪经济”。简言之,不为需要,只为心动。消费者更注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满足,而非实用功能。
这种现象并非只在Jellycat中存在。放眼整个消费领域,情绪消费正构成新消费热点,不断解锁新应用场景。此前红星资本局报道,AI情感陪伴产品“芙崽Fuzozo”在今年“618”首轮预售10分钟内破千单,也是压中AI+情绪陪伴赛道。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5年IP潮玩经济报告》显示,IP潮玩的核心用户为一线及新一线城市21-35岁的中青年中产,他们年均购买3-10次,单次消费超200元者占比超80%,消费动机以“系列收藏”和“情绪减压”为主。
在深圳,二次元消费市场正迎来结构性变革,仅2024年上半年就有21个二次元连锁品牌密集入驻,开店数量创下近五年新高。
情绪消费如此蓬勃,多地也已瞄准发力,将其打造成新的消费增长点。红星资本局注意到,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已通过政策文件、专项行动或行业规划明确支持情绪经济、情绪消费发展。
2025年5月发布的《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丰富悦己消费”板块,明确支持解压疗愈、宠物陪伴、IP联动等情绪消费业态。
深圳设立专项方案,支持情绪消费相关的主题街区建设、IP衍生品开发。今年6月,深圳出台《深圳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39条具体措施明确“挖掘电竞、动漫与情绪消费潜力”。
《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则提到了规范发展“谷子经济”,鼓励创作优质动漫产品,打造二次元和新生代潮玩聚集地。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情绪消费”成为全新经济现象
《2025年轻人情绪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六成人愿意为自己的情绪消费,他们愿意为刹那的心动、突然的共鸣或者有参与感的体验花钱。
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对这波火爆“看不懂”。“花这么多钱就为了假装滋一个奶油吗?我不理解。”有网友说。
“情绪消费之所以受热捧,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情感寄托或者压力释放途径,而且是便捷而有效的方式。”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副主任袁帅对红星资本局表示,这种消费模式打破了传统经济模型中理性决策的假设,情感和情绪因素在购买决策中起主导作用,所以尽管某些商品实用性不强,但能有效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情绪经济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2024年中国情绪经济市场规模超2.3万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4.5万亿元。
但这也并非年轻人的专利。国庆假期,由成都漆器厂改造的茶馆日流量突破千人,非遗元素和怀旧布景也吸引了不少老年人来排队打卡。根据《2024中国消费趋势洞察报告》的调查,受访的18-65岁人群中,有64.6%的人认为自己“更看重精神消费”,有48.9%的人认为“每周要有单独的时间找地方彻底慢下来放松”,还有44.2%的人“尝试过多巴胺穿搭”。
人民网评论也提到,不只是年轻人,中老年人也在情绪消费中找到了自己的需求,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内心的渴望。这种跨越年龄层的消费现象,表明我国消费场景持续改变,情绪消费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消费模式,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现象。
某咨询公司商品战略顾问总监潘俊指出,未来的情绪消费市场可能出现更多个性化、情感化产品。同时,消费者对于情感满足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强烈。此外,消费者也可能会更加注重与产品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情绪消费的兴起,反映了年轻人消费态度的变化,不仅形成了独特的情绪经济产业,更深刻地影响着当下及未来的消费市场、产品供给与竞争格局。
从线上虚拟服务到线下体验活动,消费者对情感体验的追求正在重塑消费市场的格局。“情绪消费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江瀚认为,企业和商家应针对年轻人的消费态度和趋势变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精准了解需求,加强产品创新与研发。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摄影报道
编辑 余冬梅
审核 任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