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界,一个充满传奇与荣耀的领域,无数难忘瞬间在这里定格:有人以《华西都市报》为起点,引领全国都市报时代的新风尚;有人在汶川地震的危急时刻,抢下第一张震撼世界的照片,记录下历史的瞬间;有人在新闻现场奔波,速度之快,甚至超越了警察的脚步……
近日,一本承载着四川新闻界记忆与情感的口述集——《昨夜星辰:四川知名媒体人自述》正式出版。该书由西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邓备教授精心指导,上百名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全书以口述的形式,记录了34位四川知名媒体人的职业经历与深刻思考。
这34位媒体人,横跨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多个领域,涵盖了老中青三代新闻人。书中既有11位已经退休、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名家,如被誉为“中国都市报之父”的席文举,获得省部级以上新闻奖40余项的《四川日报》原副总编辑杨文镒,以及被称为“中国第一娱记”的杜恩湖等。
同时,书中也收录了13位目前仍活跃在一线、坚守新闻岗位的媒体人的故事。他们中有《商务早报》的早期参与者卢泽明,有在汶川地震后6分钟内发出全世界第一张震中照片的新华社四川分社图片总监陈燮,有报界少帅、《成都商报》原总编辑陈海泉,还有从“报童”成长为公关总监的苟明,以及被称为“逆行者”的席秦岭,和中国知名财经记者社群平台、知名财经新媒体深蓝财经创始人涂劲军等。
此外,书中还特别关注了10位80后、90后的新锐力量,如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启米翁姆,以及在重大突发新闻中迅速成长的潘俊文等。
西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采访组还特别访谈了《成都商报》首任社会新闻部主任唐建光,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邓备摄)
这34篇自述故事,每一篇都承载着媒体人的深情与智慧,以下是部分故事的标题概览:
席文举:方法论是传媒人的必修课
杨文镒:新闻的生命在于历史记录
张纪忠:用摄像镜头捕捉四川发展的亮点
王永刚:电视的黄金时代,电视和观众的关系十分紧密
朱建国:少一点宏大叙事,多一点草根情结
王海兵:辉煌和困境都不能让记者忘记新闻理想
许佳:穿过风雨,会遇见彩虹
刘建:我见证了中国的“7+2”
杜恩湖:“中国第一娱记”的称号我真不敢当
刘志晖:当记者有瘾
杨素彬:时政新闻编辑需要具备五种素质
卢泽明:做传媒,一定要知道你在服务谁
陈燮:最好的照片无法被复制
迟阿娟:时间的烟火
唐建光:每晚一分钟,《成都商报》就会损失42块钱
赵剑平:见证成都经济总量从900亿到20000亿,与成都共成长
陈海泉:在最好的年代实现了最想实现的梦想
杨勇:农村永远不缺报道题材
李亚玲:拿着记者证,去行侠仗义
林小明:新闻现场,我们跑得比警察还快
苟明:新闻不死,但不学习的新闻人会过时
杜玉飞:越是在真相稀缺的年代,记者的价值就越大
席秦岭:我是一个“逆行者”
涂劲军:十年磨一剑!新闻梦想从初中开始
罗小刚:在牛背上跟广播结下情缘
启米翁姆:在媒体这条路上,我一直很幸运
刁明康:永远都会有新闻,做好内容本身更重要
张书舟:帮弱势方说话
张燕:成都报业竞争十分激烈,漏题后果严重
岳学渊:想在媒体行业做得更好,一定要积极拥抱变化
赵孟:突发事件,都是在与时间赛跑
潘俊文: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调查新闻不该缺席
杜铠兵:记者最重要的特质其实是韧劲儿